第七十三章 造反为寇,大练强兵
朱由崧很生气,席守明居然敢在当今圣上面前,说出如此不顾天下苍生之言语,“这老道人,出言竟如此大胆。”
“天下民生,乃国之根本,我没怎么读书,却也明白滥杀无辜,必遭天谴的道理。”
“你怎可教唆我等肆意滥杀,行逆天之举?”
朱由榔脸色也很难看,指着人鼻子便骂,“你这老道,说话好生歹毒凶狠,不把人命当成回事,如此和流匪凶徒有何分别?”
紧接着脸上又生出一丝怀疑之色,“你身份成谜,莫不成,你要造大明的反?”
正在这俩位藩王说话的片刻,席守明却大笑了起来。
“两个娃娃说话,倒真是挺有意思的。”
席守明笑完,脸色却又严肃起来,发出一股令人难以置信的气质来,“可我有说错吗?”
“请先生示下。”
朱聿键诚诚恳恳的请教道。
朱由检也点了点头,表示和他一样的意思。
朱由崧和朱由榔见到皇上如此认真听讲,也不免收起了心中的怀疑,因为他们已经认为,此次谈话之后,那老道人席守明就会被皇上给处死。
而现在之所以还给他说话的机会,不过是让他再狡辩两句而已。
席守明一边收拾着裤脚的泥水,一边问道:“大元是怎么灭的,你们都知道吧?”
“当然知道。”“大元残暴无道,苟捐杂税,天下民不聊生,群雄四起,推翻暴元,乱世之中,天下被我朝太祖洪武爷所平定。”
“重建华夏之衣冠,复我大汉之风华。”
“如此丰功伟绩,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朱由崧洋洋得意的说完,却没料到身后的几位皇兄大多热血澎湃了起来。
驱逐鞑虏,光复中华!
大明,得国最正!
席守明点头称赞道:“可你们怎会知道,大明的洪武之治、永乐之治、仁宣之治,是如何得来的吗?”
朱由崧思索片刻后,简单答道:“君主圣贤,政策开明,自然会造就盛世。”
“那好,我且问你,元末天下大乱,死了多少人?”朱由崧语塞,尴尬不已的他求助于旁边的朱由崧,朱由崧一时间也答不上来。
“当时的饥荒饿死多少人,义军之间的内斗死了多少人,太祖皇帝一统南方后北伐暴元,又死了多少人?”
席守明一连串的追问,“如果不是因为元末一直战乱不停,大大减轻了中原的人口压力,否则百万倾良田如何得以空出,如何让永乐大帝实现五征蒙古,七下西洋的壮举?”
朱由检渐渐的有了一些眉目,顿时便开口说道:“可先生,当今圣上,前不久才发放了三十万两银子去西北灾区赈济灾民,若是按你的说辞,难道还不如直接让灾民们饿到造反,再杀了他们?”
“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举。”
席守明严肃的说:“贫道这些话,只是造就一个盛世所必须的条件而已。”“作为圣贤君主,无论土地兼并如何严重,杀戮子民以减轻人口压力的行为必不可取。”
“不仅仅会天怨人恨,更是一个无良暴君之举,必遭天下人唾骂,遗臭万年。”
“当今圣上的赈灾之举,倒相当明确,吃不饱饭,让他们吃饱,灾荒自然就渡过了。”
“可就是不知道,朝廷还有多少银子,够发放几个月的赈济?”
这一下子戳中了朱由检的痛处,“那这些灾民,究竟该怎么办?”
席守明笑了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如果我有机会和当今崇祯皇帝聊两句的话,肯定会告诉他,亲自去赈灾,笼络民心,当着百姓面杀几个贪官就走,完事之后,贪官折磨百姓,再让百姓们恨贪官去。”
“这样他们就算某一天真的吃不饱饭而造反,也还有着诏安的可能。”“这样练兵,可省钱多了。”
席守明话里有玄机,朱由检一下子茅塞顿开。
朱聿键望了圣上欣喜的模样,疑惑道:“难道是让灾民们造反,杀掉一批贪官污吏,圣上再进行诏安?”
“只是如此行为,那些反民们既然已经反了,一不做二不休,难免会有些人,狼子野心……”
“只恐怕,大明会为了他们,又要募兵进行镇压,多出来一笔军费,到时候就是两头作战,两头为难了。”
席守明从旁边的茶壶里倒出一杯凉茶,坐在水田边沿上喝了起来。
朱由检满意的点头,“说的没错,万一众多反民成为流寇,借此为由,要推翻大明怎么办?”“大明现在的军营,你们知道是什么情况吗?”
席守明自顾自的开口说道:“军队糜烂,屯田被乡绅们都占完了,士卒们成了雇农,将领们则成了乡绅富商们的同伙儿。”
“这样的军队,不打几次仗,不死几次人,留着也是大明的累赘。”
朱由榔冷不丁问一句,“军营状况如何,你一个深处老宅子里的道人,是怎么知道的?”
“去外头的军屯边儿,或者城里的穷人堆里转悠一圈,你就啥都明白了。”
席守明回忆道:“记得去年,我还没来这儿的时候,有个当兵混不下去的来找我算卦。”
“算这些侵占军屯的无良乡绅和官府的狗官们勾结,作恶多端,什么时候才得到制裁。”
“这还用问?”
“我算都不用算便告诉他,早晚的事儿。”“这些混不下去的队伍,还有流民百姓,早晚联合在一起,推翻那些无良的贪官污吏,占领地方。”
“如若恰好这些军队里头混不下去的人当中,还有几个本事大点儿的猛人,那么流寇队伍,杀了官府,开了粮仓,得了人心,又有了补给,便就成了气候。”
朱聿键一五一十的皱着眉头说道:“既然他们造反是为了填饱肚子,那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候诏安,应该是最合适的时候。”
“并且朝廷再派官员过去节制地方的话,也会因为有前车之鉴,而提心吊胆,不敢再行贪墨之举,也不敢浑水摸鱼,阴奉阳违。”
朱由检点了点头,心里头总算对于大明现状,有了底子,但还不够,他得亲自去看看。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