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
晨曦的阳光照在黄埔江的江面上,泛起层层鳞光。
河岸旁的钟楼上,清脆的钟声敲响。
据说,那面钟是大明制造局研制出来的宝贝。
在申城建城之后,便修建了高塔,将大钟置于高塔之上,让全城的人,都能随时看到时间。
与传统的十二时辰不一样,大钟将一天分成了二十四个小时。
从早上六点开始,每隔一小时,钟声就会响一次。
整个申城的人,能听到是几点钟了。
自己抬头去看,更是能通过大小不一的指针,将几时几分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快捷方便。
从前虽然有各种计时的东西,但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只能粗略估算大致的时间,如今却十分清晰明了。
钟楼成了申城的地标性建筑。
每一个第一次来申城的人,都会被高高耸立的钟楼所吸引。
上面显示的清晰时间,凸显出这座城市与大明其他城市的不一样之处。
一艘又一艘的船不断靠岸,工人们在码头忙忙碌碌,挥洒汗水,将船上的货物搬运下来。
老朱坐在一家新开的正对着码头的早餐店里面,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数着从船上搬运下来的粮食,笑道:“看这样子,一艘船怕不是要运下来数十万斤粮食吧。”
此时的早餐店,除了老朱一行人外,已再无其他客人。
码头工人都去干活了。
老板也闲了下来,正不紧不慢的收拾桌椅碗筷,闻言便接语道:“一船三十万斤。”
老朱好奇问道:“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
早餐店老板用抹布擦着旁边的桌子,笑道:“这都是大明制造局打造的宝船,有一定的规制,每船载货三十万斤。码头上干活的人经常在店里说呢,我也就听到了。”
老朱微微点头,又道:“听说这些船上的粮食,都是从倭国运过来的?”
“可不是嘛。”早餐店老板道:“如今大明与倭国商贸往来频繁。最近正是秋收之际,眼下朝廷正大量从倭国进口粮食呢。”
“像这样的运粮船,每天得有十多艘靠岸,一天一共得有几百万斤粮食进来。”
老朱好奇道:“以前也没听说倭国盛产粮食,怎么眼下就有这么多余粮卖给咱大明呢?”
早餐店老板此时已收拾完毕,见到客人还在询问,他也是一个健谈之人,当下便在一旁坐下,道:“倭国不但不盛产粮食,倭国自己还缺粮呢。”
“那里的百姓,生活比咱大明苦多了。”
“食不裹腹,衣不蔽体。”
“自从大明与倭国商贸往来密切之后,就有很多倭国女子前来咱大明,就想着在大明找一个汉子嫁了,往后能吃上一口饱饭。”
老朱神色愣了愣,此事他也早就有所听闻,又道:“那倭国还出口这么多粮食给咱大明?”
早餐店老板给老朱倒了一杯凉茶,给自己也满上一杯,端起来喝了一口,冷笑道:“历朝历代,百姓吃不饱饭,穿不上衣,可朝廷高官,富商大户,还不一样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吗?”
“这倭国也一样啊!”
“倭国的百姓吃不饱,可倭国的官员,大名,将军,贵族又不会缺一口吃的粮食。”
“他们愿意将粮食送来咱大明换东西回去,谁会去管百姓的死活呢。”
“就算是因为给咱大明出口粮食,倭国饿死了几十万上百万人,那也饿不着他们自己。”
老朱向着桌子猛拍了一掌,霍地起身。
他对于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污吏,素来恨之入骨。
此际一听早餐店老板的描述,顿时勃然大怒。
起身之后,才猛然醒悟。
那是人家倭国的事,又不是大明治下,实不必这般情绪激动。
一念及此,又痒痒坐了下去。
早餐店老板被老朱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不明白他为何突然暴起,只觉那一刻,有凛冽杀气,扑面而来,竟惊得早餐店老板有些神魂失守。
好在对方瞬息后又恢复了平静,方心有余悸地问道:“老先生刚才为何动怒呢?”
老朱长吁了一口气,道:“我这人再听不到这等事,着实生气了。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他们怎么还有脸高高在上,牧民治国?他们就应该被剥皮抽筋,千刀万剐,再下十八层地狱,从此受尽万般折磨,永世不得超生!”
早餐店老板翘起大姆指道:“老先生还真是性情中人,嫉恶如仇,令人钦佩。”
“不过,咱们是各扫门前雪,只管咱大明自己能吃上饭就行了。”
“别人家的事,咱就别操太多心啦。”
“再说了,那些倭国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当初,他们的武士来我大明沿海当倭寇,对我大明百姓烧杀抢掠,也不知犯下了多少罪行,如今也是活该有此一报。”
老朱笑道:“你这话说得倒有道理,善恶到头终有报。想起倭国人曾经犯的罪行,这还真是他们的报应。”
他又好奇问道:“不过,倭国将粮食卖给我大明,总得从我大明进口一点东西吧?要不然,倭国那些贵族图什么啊?”
早餐店老板喝了一口茶,笑道:“倭国从咱们大明进口的商口,主要是织品和书籍。”
“咱们大明制造局的纺织技术高超,织出来的东西,很受倭国贵族喜欢。”
“不过,织品出口受朝廷的管制,不许出口太多,要留着给咱大明百姓做衣服穿呢。”
“价格倒是卖得很高。”
“还有大明出版的书籍,更是被无数倭国人追捧。”
“《大明日报》在倭国也很是畅销呢。”
“倭国的文字,都是从咱们华夏这边学过去的,他们也能看得懂《大明日报》。”
“他们对《大明日报》上刊登的‘三国演义’,还有‘洪武大帝传奇’,以及关于太孙殿下的传奇故事,都特别喜欢。”
“听说,在倭国,还有很多人将咱大明的洪武皇帝和太孙殿下当神明敬拜呢。”
老板说起这些事,一脸兴奋,喝了口茶后,又道:“其实倭国给大明出口的,不只有粮食,还有白银,铜器,以及硫磺等等”
“算起来可多呢。”
“倒是咱大明出口给倭国的商品不多,只是价格卖得很贵。”
“只不过,那些东西,大多应该都运到金陵城去了。”
“最近是秋收季节,才一船一船往大明运粮。”
“说起来,咱大明也不缺粮啊,真不知道进这么多粮食干嘛。”
他摇了摇头,道:“罢了,这也不是我一个小老百姓该关心的事。”
老朱心念微动。
看来那个‘逆孙’,已经察觉到大明繁华盛世下潜藏的粮食问题了,才会这般拼命地从倭国运粮到来大明。
一天几百万斤粮食,手笔真的很大啊!
只是不知道,这能持续多久。
“进这么多粮食,咱大明仅靠少量织品和书籍就能换回来?”老朱对此明显有些疑惑。
倭国输送给大明的东西很多,但大明出口给倭国的商品却很少。
这贸易一点都不平衡啊,是怎么维持下去的呢?
早餐店老板笑了起来,脸上露出一丝略带古怪的神色。
他再度给老朱的茶杯倒茶,又给自己满上,方道:“咱们大明还向倭国出口一样东西,那便是新版大明宝钞!”
老朱的神情瞬间凝滞。
“大明宝钞才是倭国人最喜欢的东西。”
“倭国人愿意拿白银,铜,硫磺,乃至粮食来换取大明宝钞。”
早餐店老板笑道:“咱们大明根本不需要向他们出口任何商品,只要拿着朝廷印出来的大明宝钞,想在倭国买什么,就能买什么。”
“在倭国,大明宝钞就是硬通货,比啥都好使。”
“眼下是朝廷在向倭国买粮食,那朝廷还会缺少大明宝钞吗?”
“所以啊,这倭国的粮食,随便买啦。”
这段时间,老朱一直在刻苦钻研“经济学”,也逐渐弄懂了国家印钞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倭国竟然任由大明宝钞成为其自己国内的硬通货,任由大明宝钞去倭国购买商品,这岂不是其国民经济命脉,都送交给大明控制了吗?
咱那个乖孙子……哦,不,是那个‘逆孙’,还真有些手段啊!
以前总想着,海外之地,太过遥远,往来不易,统治不便。
不能带来任何实际利益。
可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啊。
一战将倭国打败,便能源源不断的捞取利益……
光是这些粮食,便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离开早餐店,老朱返回住处。
刚一进酒楼,但见到一名穿着邮差公服的人,正在等着他。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