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卖命!时势造英雄!(2 / 2)

不过,这都是后话。

眼下还是先走一步看一步。

朱允熥转而问杨士奇道:“齐泰说如今征发的民工数量之多,史无前例,可有此事?”

这是之前齐泰骂自己时所说的话,但朱允熥却记下来了。

自古“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有时候,敌人的话,也要听一听。

“倒也没差,确有此事。”杨士奇道:“如今朝廷兴建的工程之庞大,数量之多,皆是前所未有。”

“修路,修大堤,建水库,粮仓,还有新城……都需要数不清的人力。”

“所用民工数量,委实庞大。”

“虽然所建皆为民生,为天下老百姓计,并非修宫殿骄奢淫逸,却也不能太过。”

“好在如今粮价低廉,百姓负担不重,尚可承受。”

“昔前元因修黄河大堤而导致天下大反,皆是因为百姓实已走投无路,才致如此。”

“如今我大明的情况并不一样,太孙殿下也无须太过担心。”

说到这里,他语气稍变,道:“似这般大建,也只能是今年独此一例。若往后年年都这般,恐怕天下百姓,就要怨声载道了,还请太孙殿下切记。”

朱允熥微微皱眉。

自古以来,相比赋税,徭役才是老百姓身上最沉重的负担。

徭役即征发老百姓免费为国家做工。

诸如修长城,修宫殿,修大堤……

历朝历代都有。

但唯独元朝很特殊。

元朝入主中原之后,并没有完全融入中原社会。

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还将自己看作是草原游牧民族。

中原仅仅是一块被征服的土地。

中原民众也仅仅是被征服的下等奴隶。

元朝的统治者,并不想深入管理中原百姓。

只要能完成交税上贡,除此之外的事情,元朝统治者都不想管,不想问。

基于这一点,有元一代,统治非常松散。

只要包税人将税收上去了,下面杀人放火,强奸抢劫,元朝的统治者都不想过问。

也因为如此,反而让元朝百姓的负担很轻。

比如说,自古以来,兵役都是压在百姓身上的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但元朝就没有兵役。

人家根本不信任汉民,也不用汉民去当兵。

便是徭役也非常少。

因为元朝统治者根本不搞国家建设。

大堤不修,路也不修,对于城墙啥的,草原民族也素来不重视。

说白了,你们爱咋咋地,国家不管事。

相比较而言,百姓的负担当然变得很轻。

但这种“轻”,是有极高昂的代价的。

一直到后来黄河溃堤,元朝统治者在纠结犹豫要不要重修大堤很久之后,最终选择了征发了大量民工,重修黄河大堤。

可元朝统治者,以前从来没有这般大量征发过民众服徭役,没有任何组织经验。

只是像驱赶奴隶一样,驱赶鞭打服役的百姓做工。

结果自然是乱成了一团糟,百姓不堪其罪。

最后就有了“石人一只眼,挑起黄河天下反”。

……

事实上。

权力从来不会出现真空。

国家的权力不介入,就有其他人介入。

大元不管中原百姓,不治理基层的几十年间,百姓并非没有人管。

地方豪绅,趁势填补了国家的权力空白。

比如说,修路这样的事,国家不管,那便只能是地方自己组织人马去修,地方豪绅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

同时,他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公共事务中,不断扩大权力。

组织修桥修路,负责征收朝廷摊派的税赋,维持基层治安,甚至是私设公堂,给民众主持“公道”,也不断巩固自身的统治。

他们等于拿到了收税权,建设权,财政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

元朝统治者对此仍然不问不闻。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豪绅对乡村的统治,渐渐变得根深蒂固。

“元以宽失天下”,这个宽,就是不管,不问,放纵!

可权力被豪绅掌握后,他们对底层百姓的压迫,并没有放松,反而进一步加强。

只不过,压迫他们的人,从国家变成了豪绅。

可国家还会守底线,豪绅可是没有底线的。

元朝也成为了豪绅的盛世。

底层痛苦不堪。

豪绅却对元朝十分满意。

对于推翻大元的统治,豪绅并不感兴趣。

元末四处烽火,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底层百姓起义。

无论是一开始的韩山童,彭莹玉,还是后面的张士诚,陈友谅,包括朱元璋皆是底层出身。

而非像别的朝代一样,以豪强或者军事集团将领为主。

这在整个华夏史上,都是极为独特的。

有两个原因造成这一点。

一是元朝对汉人的不信任,使得汉族豪绅手中没有兵权,没有武装力量,无法趁机摘果实。

另一方面则是,这些豪绅又对元朝的统治非常满意,内心里并不愿意推翻元朝。

虽然元朝是外族,但与阶级利益相比,民族矛盾又算得了什么!

除了大元,还有哪个朝代能对基层不管不闻不问,任由豪绅自行统治的呢?

豪绅们对元朝,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支持与拥护。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老朱开局一只碗,成就皇帝之位传奇。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有着历史进程的加持。

元末的特殊环境,让底层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若是换一个朝代,多半就是底层起义点火,豪强摘取最后的胜利果实了!

类似的事,在历史上,曾上演了无数次。

然而,元朝虽然推翻了,但豪绅对基层的影响和统治,并未因此而清除。

……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