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东宫。
朱允熥一边喝茶,一边翻阅着汇编了全国大臣奏章的《每日简报》,以及探听司情报司上呈的《国内外情报简编》。
看完之后,又拿起一份《军情简报》看了看。
《军情简报》是大明军事学院编制的。
明初的军事大权,基本上掌握在五军都督府手中。
兵部虽然名义上有考核将领的权力,但实际上,因为不能过问具体的军情,导致权力很小,更大作用上,还是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
此时的统兵大将,大多数还是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勋贵,十分强势,并不将文官主导的兵部看在眼里。
曾经发生过兵部尚书向统兵大将索要本部兵将的具体编制人员数量,被统兵大将拒绝的事情
双方为此闹到御前,结果,老朱将兵部尚书责骂了一顿,并告诫他不可过界。
由此也可以看出,明初兵部的地位之低。
军方强势的大将,如蓝玉,傅友德等人,位列国公,军功显赫,谁又会将区区兵部尚书看在眼里呢?
朱允熥开始军改之后,总觉得这样也不是一个办法,有意对其进行大改。
但眼下手中能用的将领还是太少,那些淮西勋贵,尽管天然便是他的支持者,可这些人的毛病又委实太多了。
说白了,和老朱打完天下后,淮西勋贵的使命就已经基本完成。
留着他们,唯一的作用是保持军队和人心的稳定。
当然,要是他们真能适应新型军队的建设需求,能顺利转型,朱允熥也乐得继续使用他们领兵作战。
毕竟,虽然热兵器和冷兵器是截然不同的战争形式,但指挥战争需要的一些品质总还是相通的。
曾经表现出色的将领,仍然会有着不错的水平与能力。
也仅止如此。
军事指挥的中枢权力上,朱允熥还是不愿意那些人染指。
他们所立的功劳太大,太难于驾驭。
另立中枢军事机构的想法,便暂时压了下来。
邮传部发展起来后,朱允熥发现,将领们寄来金陵的信,其中有九成去了大明军事学院。
新军分配去各军的人,都有大明军事学院学习的经历。
原来的老将,也一批一批的进入,又一批一批的离开。
他们在大明军事学院还有同学,有老师,便有了大量书信往来。
见状,朱允熥干脆在大明军事学院设置了一个临时性军事研究机构。
名义上是对军队转型,双军事主官改制,以及新军建设,冷兵器换装热兵器等问题进行学术研究。
让军中将领向其汇报遇到的问题,该机构再进行研究,给予帮助与建议。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将转型改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弄清楚,搞明白。
将领们未必都会事无巨细的上奏朝廷,但对于能帮自己的出主意的“研究机构”,则多半会知无不谈,言无不尽。
其次则是趁此加强对军队的掌握和了解。
再则,军事机构的人员,并非朝廷的高官,而是“研究人员”,朱允熥可以随意安排。
不受军队爵位,军功,论资排辈等限制。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只是进行“学术研究”,给出的是帮助和建议,并不是下达命令,将领们完全可以不听。
然而,他们出的主意,往往非常有用,将领们也就会主动采纳其建议。
随着时间推移,后来再慢慢放出风声,该“研究机构”的由太孙殿下主管并亲自负责。
于是乎,这些并非正式命令的“帮助与建议”,一下子便有极为重要的份量,将领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其提出的每一条建议。
某种意义上,这个军事研究机构,已经成了实质上的大明新军事指挥中枢。
曾经的“研究人员”,也摇身一晃,变为了对军队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军师”。
虽然仍是无品无级,可有了这份资历,日后再安排职位,便十分方便了。
一直在中枢帮着各级将领出谋划策,后面对他们委以重任,将领们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当然,实际领兵和纸上谈兵毕竟不一样。
真让没有任何领兵经验的人去一线指挥千军万马,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为此,朱允熥又安排了一些有领兵经验的中低级军官进入该研究机构。
这些人,才是将来准备外放的。
剩下的“研究人员”,好好做研究就行了。
他们没有品级,都是自己安排的心腹,给出的只是建议,也不可能掌握军权,但又能在实际上掌控全国军队的动向,主导军改中的种种安排。
《军情简报》便是由他们负责编制,以便朱允熥及时了解军队的情况。
当然,这个法子固然好,却只能是临时性的。
主要是为了方便朱允熥将权力从勋贵武将手中夺过来,又不用交给那帮清流文官。
时间长了,这些“研究人员”,就会逐渐成为新的“军事内阁”,在实际上掌控大明的军权。
这些是必然的事情,但至少两三年内,完全不用有任何担心。
渡过了这段特殊时期,该机构肯定是要裁撤的。
可以作为继续进行学术上的研究,但不能与军中将领再通信往来。
“新军的建设,倒是十分顺利,大明军事学院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中,每期培训的学员,也越来越多。”
“眼下必须要派出几旅新军,进驻各地了。裁军之后,各地的防务都太过于空虚,虽然有刑部压着,军队正常也不用出动。但不出动归不出动,军队进驻,才能起威慑作用。”
“过去两个月,全国范围内,打掉大大小小江湖帮派一千三百余个,都察院查办各级官员共计三百二十一人,恐怕如今的都察院已运转到了极致,官场整顿不易啊!”
“草原部落被征服并实施分治后,女真诸部对草原虎视眈眈,几次在边境挑起摩擦,朝廷不可不防。”
……
看着一条条的汇报,朱允熥的脸色也不断变化。
大明正处于飞速转型中,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
若不是他早有准备,用简报来取代原来的直接看奏章,恐怕现在早就累死也忙不过来了。
“郑和的船队,还没有消息传回吗?”
将三份简报看完,朱允熥问起郑和出海的事情。
算算时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郑和率领的船队,应该已经登上南美洲所在的大陆,甚至该启程返航了。
“没有!”旁边的杨荣摇了摇头,道:“自从上次信鸽带回郑和的船队发现太孙殿下地图中所称的南方大陆后,后面便没有任何消息。”
朱允熥点了点头,脸上倒不见多少担忧之色。
太平洋太辽阔了。
即使是信鸽,要飞越太平洋,也非常困难。
虽然后世有信鸽飞过太平洋的新闻报道,但这样的事情,能成为新闻,本身就说明它并不是常态,而是极为罕见的。
直白点的说,正常情况下,信鸽都极有可能飞越不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