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丞相,末将先前朝上多有得罪,实非刁难,实在是……”
杨仪微微一笑,抬手阻止:
“大将军不必言歉。杨某深知赵将军忠心为国,所虑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只望日后战场之上,还仰仗将军鼎力相助呢。”
赵云郑重点头。
朝议既定,杨仪回到丞相府,旋即召集心腹幕僚与工匠名匠,连夜开始部署东征准备工作。
首先,组建水师迫在眉睫。
杨仪深知,欲破吴国水军,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造出一支更加强悍的蜀汉水军!
次日一早,一道道急令飞出成都,传往各郡各县:巴郡、犍为、江州等临江之地,选募善舟水性之士入伍。
各地船厂能工巧匠悉数征调入川;全国铁匠亦招募一批,连同藏兵谷的技师火速赶赴成都。
一时间,蜀中大地为之震动。
许多百姓虽不解内情,却也隐隐猜到,大概朝廷又将有大动作了。
两日后,丞相府后院一座密阁之中,灯火通明。
十余名来自藏兵谷的工匠与几名成都船坊的大匠正屏息以待,目光齐刷刷落在正中伏案绘图的杨仪身上。
杨仪摊开一幅巨大的白绢,手持狼毫沾染墨汁,运笔如飞。
只见笔走龙蛇之间,一艘别出心裁的大船轮廓逐渐成形。
那船体宽阔修长,船首微尖,船舷两侧用粗线重点勾勒。
“此处,加厚船帮木板,并以精铁包覆。”
杨仪一边绘制一边讲解。
“甲板下沿至吃水线以上,也都钉装铁甲,提高防御。”
众工匠面面相觑,不禁窃窃私语。领头的匠师鲁安年壮气盛,按捺不住问道:
“丞相大人,用铁裹船虽可固防,可铁重木浮,船只载重过巨,恐难行于水……”
其他工匠也附和点头。
这年月船只皆以轻巧为要,哪里有人把大块铁皮往船上搬的?
鲁安一语,说出了大伙的忧虑。
杨仪却胸有成竹,微微一笑:
“鲁师傅且看,此船长八丈,宽三丈,比寻常战船足足大上一圈,底舱也加宽加深,可装载足够压舱石与浮木。”
他在图纸上添绘出船底双层结构。
“船体更厚重些倒无妨,只要保持吃水不超过安全线即可。”
鲁安凑近细看图纸,眉头渐渐舒展。他毕竟是经验丰富的造船大师,一看之下,便知杨仪构想确有道理。
这船的体型虽然庞大,却也非一般巨舟可比,其重心低、船身稳,或能承载铁甲重量。
杨仪续道:
“此外,船首增设冲角,方便撞击敌舰。甲板正中加筑一座木质塔楼,可居高临下放置床弩与大炮。”
他说到这里,笔锋一转,在船舷两侧画出几个小孔,“这里预留十数个枪炮射击孔,供火铳兵向外射击。”
众工匠听得目瞪口呆。
这哪里是一艘船,分明如同一座浮动的铁城!
好半晌,鲁安才喃喃道:
“丞相之奇思妙想,匠人难及万一!如此战船,若能成型,真乃长江利器也!”
杨仪放下画笔,朗声道:
“此船便命名‘铁甲舰’!孤注此舰,可抗吴国万千楼船!”
“为保稳妥,铁甲暂不必覆盖全船,只需要害部位即可,免增无谓重量。”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