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打张院长的主意
陆轩熬着药,对此充耳不闻。
不过,他不说话,一旁的黄北山却是提及了他:“张大院长,你也别自作多情,就是你想拜师学艺,咱们小陆还不见得就会收你这个学生呢,还真以为我们上赶着求伱不成?”
说完,又补了一句:“小陆,你说是吧?”
陆轩回头笑了笑。
虽然刚刚跟张吉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黄北山这老一辈之间的玩笑话,他这个小辈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黄北山也知道陆轩不会应这话,没好气的看向张吉惟:“爱学不学。”
“不过,张大院长,我说真的,你这天赋不学中医真的有点浪费了,当年你要学中医的话,这个时候少说也是省中医院的院长了,国家级名中医唾手可得,甚至进保委都有可能,不像我,进保委还差了一些,不过小陆以后应该可以。”
“你说真的?”张吉惟稍稍认真了一些。
黄北山翻了翻白眼:“废话,这种事情我还能骗你不成?你若是不信,大可问小陆,我会忽悠你,小陆总不至于忽悠你吧?”
将西医中医化,也许会起到不错的影响。
特别是黄北山和张景才都在,他多少还是要点老脸的。
到那时候,可就尴尬了。
陆轩看了张吉惟一眼,道:“还有就算久煎去毒,附子毒性的大小与煎煮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煎煮时间不足与煎煮方法不当已被公认为附子中毒的原因之一,久煎法也是如今附子在中医临床运用中降低其毒性的主要手段。
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中医理念的确比西医要先进不少,现如今,对待恶性肿瘤,西医其实已经在往中医理念靠拢,知道单纯靠切割,放化疗根本起不到效果,只会让癌细胞扩散的愈发厉害,导致最后无药可治。
可陆轩这边,今天第一次见,就红了脸,此刻哪里还好意思开口。
暂时还不是时候,除非他愿意放弃现在市一院院长的身份。
火神派重视附子炮制,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他们也不敢这么大剂量的用附子治病。
“附子用量超过规定近十倍,两个小时是最起码的,若是时间还来得及,煎熬三个小时最为安全,不过一般来说,水开两个小时足以将附子的毒性去的差不多,一般也不会出现中毒现象。”陆轩解释道。
当然,张吉惟也没想这么远,毕竟他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想在中医领域走到能够进保委的程度,基本上也没可能,除非他能有陆轩这样的天赋。
“现在的炮制,因为利益的驱使,炮制的时候并未按照古法去做。”
将中医发扬光大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还得让更多地人去认识中医,接触中医,甚至学习中医。
“我看过一点,当时联南中医会馆这边正好采购了,我拿回去看了几次。”张景才点点头道。
众人一听,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纷纷点头。
像李老先生,凡是用到附子时,必加两倍量之炙甘草。
此刻,见陆轩也承认了自己的天赋,张吉惟显然也有些心动。
陆轩则是摇了摇头,别说看过了,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
郑先觉发了一条信息过来,然后又道:“院长,我看这位的情况挺不错的,真不送省里?”
本来用附子是想扶阳,最后纯阴的胆巴水倒把病人的阳给伤掉了。
明明是药不行,医者何其无辜?
黄北山接着这个话题说道:“《思考中医》这本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
归根结底,现在跟古代社会现状完全不同。
两人都非火神一派,辨证治病的过程中,用到附子的可能性很小很小,甚至于这些年看过的患者里,都没出现过需要用到附子的。
可就现在而言,中医与中药想要做到不分家,除非自己开设医馆,不然公立医院或者医疗机构,药材基本上都是招投标,药物的好坏实在很难确定。
主要是他刚刚看到陆轩并未对附子进行炮制,也不知道陆轩用的附子是不是已经炮制过的,为了那位的安全,不得不多问一句。
拜师学艺的打算瞬间全无。
见忽悠不到张吉惟,黄北山顿时兴趣全无。
像我们,坐诊了几十年,怕是连中药房都没去过几次,药也没看过,质量如何更是无从谈起。”
中医很多理念,想要研究通透,不是一时半会就行的。
而在《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亦多配伍生姜、甘草、人参或干姜、大黄等药物,如张仲景的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配伍来用,不仅增强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而且可降低附子毒性。
可让他一个西医的院长,而且还是市一院的院长,跑去跟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学中医,心里多少有点膈应。
但在这个年纪自学,好像多少有点不太现实。
陆轩丢出了一句让几人都好奇不已的话。
不过,张吉惟显然没想到,看起来挺单纯,一脸无害的陆轩竟然也会跟黄北山一样,将主意打到了他身上。
所以现在很多地方炮制的附子问题都很严重,最严重的还是胆巴水性大寒,是纯阴之物。附子属于纯阳之物,胆巴水又是纯阴之物,胆水太重,很难让大剂量的附子起到质变质变的作用,甚至很可能会因为胆巴水太重而往其他方面产生质变。”
最关键的是,他得做好被其他人口诛笔伐的心理准备。
放着市一院院长张吉惟不收,的确有些暴殄天物。
“自己开医馆恐怕也很难保证。”
一想到自己可能被成千上万的西医唾弃,张吉惟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现代附子处方用药的炮制品主要有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等。
除非张吉惟愿意放弃现在的地位,可张吉惟会愿意放弃院长的身份跑去当一个学生?
别说是张吉惟了,就算是他黄北山,一样也做不到。
这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以前的中医和中药,的确是不分家的,药物的炮制都是医者亲自来,即便是忙,那也会由学生弟子代为检查炮制,自己则保证最后的质量就行。
不过,听到这话的张吉惟倒是微微松了口气,随后拿出手机给郑先觉发了一条信息:“密切注意一下那位的身体情况,还有,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找人给今天过来会诊的人没人订一份饭菜,再送四份到中药房这边来,事情紧急归紧急,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救人。”
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得到传承,另一方面,著作的同时也会让医者本身的名气大涨。
这样一来,你还敢采购高质量的药材吗?
一直不曾说话的张景才,少见的开了口:“还是那句话,好的药材都被出口了,留下来的本就是次一级的药材,即便是选取其中质量较高的,那治疗的成本相对也就上去了,就算你按照进价给患者,也不会低,但那样医馆就不赚钱,反而会一直处于亏钱状态,短时间还没什么,可一旦时间长了,有几个人亏的起?
即便是这样,恐怕也会有患者说你开的药价格高,比医院贵多了,毕竟患者可不会去管你采购的药是不是质量更好的,他只知道,同样的药材,你价格更高。
黄北山继续说道:“中医和中药不能分家,因为中药的发现者其实是医生,中医治病和药材的关系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医生甚至从采药、进药、用药都要监督,因为中医的质量标准实在复杂,不能像西医那样完全交给药商。
张吉惟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射到了陆轩身上,可一想到之前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神色又有些尴尬。
这个问题,不止张吉惟好奇,就连黄北山和张景才二人也忍不住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一念及此,张吉惟面色无比的坚定:“我还是守着我那一亩三分地吧,不然哪天被你老黄给卖了,可能还在给你数钱呢。”
话糙理不糙,残酷是残酷了点,可这就是事实。
而且,欧美日韩等国越来越重视中医,这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见三人都看向自己,陆轩想了想道:“附子生品与炮制品适应证与疗效有很大差别,明·李时珍总结出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的规律,得到许多医家的推崇。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