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世成 董生 龁石(1 / 1)

1.金世成

在长山,有个叫金世成的人,向来行为不检点。有一天,他突然出家做了头陀,行事举止如同癫狂,竟把吃脏东西当作享受。要是有狗、羊在面前留下粪便,他会毫不犹豫地趴在地上就吃,还自称是佛。这等怪异行径,却让不少愚昧的百姓感到新奇。那些妇人更是觉得他行为迥异寻常,一时间,拜他为师、行弟子礼的人竟数以万计。金世成若是呵斥弟子,让他们去吃粪便,竟也没人敢违抗。他说要创建殿阁,所需费用极为庞大,可人们都乐意给他捐钱。当时,长山县令南公,为人刚正,对金世成这种装神弄鬼的怪异行为十分厌恶。他觉得金世成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蛊惑人心,扰乱社会风气。于是,南公下令将金世成抓来,狠狠打了一顿板子,还罚他去修缮圣庙。金世成的那些弟子们听闻师父遭难,纷纷奔走相告:“佛遭难了!” 他们心急如焚,四处募捐,只为救师父。没想到,这募捐的速度快得惊人,短短十天半个月,修建圣庙所需的钱财就凑齐了。那金钱筹集的速度,比酷吏催逼赋税还要快上许多。很快,圣庙在众人的努力下修缮一新。可这过程,却让当地的一些士大夫们感到羞愧不已。因为本应是士大夫们牵头维护的学宫,如今却要靠这么一个妖道受罚来完成修缮。正如异史氏所说:金世成到了吃脏东西这般地步,品行可谓低劣至极。打他一顿都不足以羞辱他,而南公这一罚,却恰好成事,处理方法实在高明!但学宫破败,却要靠妖道来助力修缮,这着实是士大夫们的耻辱啊。

2.董生

在青州西边的一个地方,住着一位名叫董遐思的人。寒冬腊月的一个傍晚,董生铺好被子,在屋内生起炭火,正准备点灯,恰好友人前来邀请他去饮酒,他便锁上门出门赴约。到了友人家中,席间有一位精通太素脉的医者,他为在座的客人一一诊脉。轮到王九思和董生时,医者说道:“我看了这么多人的脉象,没有比二位脉象更奇特的了。看似是富贵长寿之脉,却又有贫贱短促的征兆,这实在让我难以判断,尤其是董君的脉象更为怪异。” 众人都惊讶地询问缘由,医者却表示自己也难以决断,只让二人小心行事。起初,董生和王九思十分害怕,但医者言辞模糊,他们便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半夜,董生醉醺醺地回到家中,却发现家门虚掩,心中顿生疑虑。他想着或许是出门时匆忙,忘记锁门了。进屋后,他没来得及生火,便伸手到被子里探温度。这一探,竟摸到一个光滑的躯体,吓得他连忙缩手。急忙点灯一看,竟是一位美丽动人、如同天仙般的女子。董生先是狂喜,可再一探女子下体,竟摸到一条长长的尾巴,顿时惊恐万分,想要逃走。女子此时已经醒来,伸手抓住董生的手臂,问道:“你要去哪里?” 董生吓得浑身颤抖,哀求女子放过自己。女子笑着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何如此怕我?” 董生颤抖着说:“我不怕你的头,却怕你的尾巴。” 女子听后又笑了,拉着董生的手,让他再探,这次摸到的是光滑的肌肤,女子笑道:“怎么样?你醉眼朦胧,竟这般诬陷我。” 董生本就喜爱女子的美貌,此时更是被迷惑,心中自责自己刚才的误会。女子告诉董生,自己是他东邻的阿琐,十年前搬走了,那时她还未及笄,董生也还是个孩童。董生这才恍然大悟。此后,董生和阿琐便在一起了。然而,一个多月后,董生渐渐变得消瘦,家人询问,他也不知缘由。时间一长,他的面容愈发憔悴,这才害怕起来,又去找那位擅长诊脉的医者。医者诊断后说:“这是妖脉,之前说的死兆应验了,病已无法医治。” 董生大哭,不肯离去,医者无奈,为他针灸、开药,并叮嘱他:“若再遇到什么,一定要坚决拒绝。”董生回到家,阿琐笑着迎接他,董生却生气地说:“别再纠缠我,我都快死了!”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阿琐又羞又怒,说道:“你还想活命?” 当晚,董生服药后独自睡觉,刚一闭眼,就梦到与阿琐交合,醒来时已经遗精。他更加害怕,搬到内室与妻儿一起睡,可还是做同样的梦,而阿琐却不见了踪影。几天后,董生吐血数斗,最终死去。另一边,王九思在书房中,也遇到了一位女子。女子美貌动人,王九思很快与她私通。女子告诉王九思,自己是董遐思的邻居,董遐思被狐妖迷惑而死,让王九思小心。王九思对她愈发信任,二人相处了几日。不久后,王九思也变得神志不清、身体消瘦。一天,他梦到董生对他说:“和你在一起的女子是狐妖,她杀了我,又想害你。我已向地府申诉,七日之夜,你在室外点香,千万别忘了。” 王九思醒来后觉得十分怪异,便对女子说自己病得厉害,可能命不久矣,有人劝他不要行房事。女子却称生死由命,与行房事无关,还与他调笑,王九思忍不住又与她发生了关系,事后虽然后悔,却无法断绝。到了第七日晚上,王九思按照梦中嘱咐,在门外点了香。女子来了之后,发现香并将其拔掉。当晚,王九思又梦到董生来责怪他违背嘱托。第二晚,王九思暗中嘱咐家人,等他睡后再偷偷在室外点香。女子在榻上忽然惊醒,说:“又点香了!” 王九思佯装不知。女子急忙起身找到香,再次折断熄灭,进屋质问:“谁让你这么做的?” 王九思谎称是妻子担心他的病,听了巫师的话来驱邪。女子听后,心中彷徨不安。家人偷偷看到香灭后,又重新点上。女子忽然叹息道:“你福泽深厚。我误害了董遐思后投奔你,实在是我的过错,我要和他去地府对质。你若念及往日情分,别损坏我的皮囊。” 说完,女子缓缓下榻,倒地而死。众人拿灯一照,竟是一只狐狸。王九思的家人担心狐狸还活着,赶忙叫来众人,剥下狐皮挂了起来。王九思病情愈发严重,恍惚间看到狐狸前来,狐狸说:“我向地府申诉,地府说董生见色起意,死有余辜,但也怪我不该迷惑人,收回了我的金丹,还让我复活。我的皮囊在哪里?” 王九思回答:“家人不知道,已经剥掉了。” 狐狸悲痛地说:“我杀了很多人,如今死得太晚了,可你为何如此狠心!” 说完,愤恨地离去。王九思的病几乎到了危急关头,过了半年才渐渐痊愈。

3.龁石

在新城,王钦文太翁家中有个姓王的马夫。他自幼对世间的纷扰感到厌倦,听闻崂山是修仙问道的圣地,便毅然决然地前往,踏上了学道之路。初入崂山,山中的生活艰苦异常。但王姓圉人心中坚定,一心向道。在漫长的岁月里,他逐渐摒弃了烟火饮食,每日只以松子和白石为食。久而久之,他的身体也发生了奇异的变化,遍体生出毛发,仿佛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时光匆匆,数年过去,王姓圉人虽沉醉于修道的境界,却突然挂念起家中年迈的母亲。“母亲含辛茹苦将我养大,如今她年事已高,我怎能忍心让她孤独终老。” 怀着这份愧疚与思念,他决定回到家乡。回到家中,面对久违的烟火气息,他慢慢恢复了熟食。然而,他对石头的喜好却依旧如初。令人称奇的是,他只需看一眼石头,便能知晓其味道,就像品尝芋头一样轻松。邻居们听闻此事,纷纷前来围观,有人递给他一块石头,他看了看,说道:“此石略带酸味,口感不佳。” 众人皆惊。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母亲还是因病离世。王姓圉人悲痛万分,守孝期满后,他觉得尘世再无牵挂,便再次踏入崂山。这一去,又是十七八年。如今,当人们谈及他,依旧充满好奇与敬畏。有人说,在云雾缭绕的崂山深处,还能偶尔看到一个遍体生毛的身影,那或许就是王姓圉人,他仍在那片山林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道。或许有一天,他会真正羽化成仙,留下一段传奇佳话。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