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口技 狐联 滩水狐(1 / 1)

1.口技

村女行医奇事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平淡的日子如缓缓流淌的溪水,日复一日。这一天,村里突然来了一位女子,她年约二十有四五,身姿轻盈,面容姣好,却带着几分神秘的气息。女子背着一个药囊,走街串巷,声称自己能行医济世。村民们听闻,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村子里本就缺医少药,大家平日里生了病,只能硬扛着,或是寻些土方子勉强应付。如今有个外乡女子自称能治病,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很快,就有一些患病的村民怀着忐忑的心情,前来找女子问诊。然而,村民们很快发现,这女子有些与众不同。她面对病人,并不像寻常郎中那般,立刻把脉开方,而是说要等到暮夜,向诸神问药。众人虽觉奇怪,但又盼着能治好病,也只能依她所言。夜幕降临,天色渐暗,村庄被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女子让村民们收拾出一间干净的斗室,自己独自走了进去,随后紧闭房门。村民们满心好奇,纷纷围在门窗之外,大气都不敢出,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倾听屋内的动静。一时间,屋外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屏气敛息,生怕惊扰了屋内的 “神圣仪式”。约莫过了一会儿,屋内传来轻微的声响,仿佛有人在低声交谈,那声音细细碎碎,如同春蚕吐丝,却又听不真切,众人谁也不敢咳嗽,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屋内屋外,仿佛都陷入了一种死寂,时间也仿佛凝固了一般。直到约莫夜里一更时分,忽然,传来一阵轻轻的帘声,打破了这份寂静。只听女子在屋内轻声说道:“九姑来耶?” 紧接着,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回答道:“来矣。” 女子又问:“腊梅从九姑耶?” 随后,似乎有一个婢女的声音应道:“来矣。” 一时间,屋内三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众人在屋外听得一头雾水,却又被这神秘的氛围深深吸引。不一会儿,又听到帘钩轻轻晃动的声音,女子说道:“六姑至矣。” 紧接着,屋内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有人说道:“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 一个女子回应道:“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 随后,女子殷勤的问候声、九姑的问讯声、六姑的寒暄声、两个婢女的慰劳声,还有小儿的喜笑声,瞬间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热闹的交响曲,在屋内回荡。众人在屋外听得真切,仿佛身临其境,不禁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讶。紧接着,又听到女子笑着说:“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 之后,屋内的声音渐渐稀疏了一些。突然,帘声再次响起,整个屋子瞬间喧闹起来,众人纷纷说道:“四姑来何迟也?” 这时,一个稚嫩的小女子细声回答道:“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 随后,屋内又响起了各种声音,众人互相问候的温凉声、挪动座位的声音、呼唤着添加座位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整个屋子都被这喧闹的氛围填满。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屋内的声音才渐渐平静下来。众人屏气敛息,静静等待着。很快,就听到女子开始询问病人的病情。九姑说应该用人参,六姑觉得应该用黄芪,四姑则认为白术更为合适。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斟酌了好一会儿。接着,就听到九姑呼唤笔墨纸砚。不一会儿,便传来折纸的沙沙声、拔笔帽的叮叮声、磨墨的隆隆声。紧接着,又听到将笔扔在桌上的声音,随后,便是抓药、包裹的簌簌声。片刻之后,女子推开帘子,走了出来,将药和药方递给等候在外的病人。随后,她又反身走进屋内。这时,众人又听到屋内传来三姑道别的声音、三婢告别的声音、小儿咿呀的声音、猫儿呜呜的叫声,一时间,各种声音又同时响起。九姑的声音清脆而悠扬,六姑的声音沉稳而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而婉转,还有三个婢女的声音,各有特色,众人在屋外听得清清楚楚,分辨得明明白白。村民们都惊讶不已,纷纷以为这女子真的请来了诸神,为病人诊治。然而,奇怪的是,按照女子给出的药方抓药服用后,病人的病情却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后来,大家才渐渐明白,这不过是女子的口技罢了,她不过是借着这神奇的表演,来兜售自己的医术。尽管如此,众人还是不禁感叹,这女子的口技实在是太过神奇,让人难以分辨真假。曾经,王心逸曾说过:“在京城的时候,偶然路过集市,听到一阵弦歌之声,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我好奇地凑近一看,只见一个少年正在引吭高歌。奇怪的是,现场并没有乐器伴奏,他只是用一根手指按压在脸颊边,一边按压,一边歌唱,那声音铿锵有力,与弹奏弦索乐器发出的声音并无二致。” 这少年的技艺,大概也是口技的一种传承吧,和这村女的表演一样,都让人惊叹不已。

2.狐联

焦生拒狐在章丘,有一位焦生,他是石红先生的叔弟。焦生一心向学,为了寻求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便住进了自家的园子中。园子静谧清幽,四周绿树环绕,花草繁盛,是个潜心苦读的好地方。每天夜晚,当万籁俱寂之时,焦生便沉浸在书海之中。这一晚,已是深夜时分,月光如水,洒在园子的小径上,泛出清冷的光芒。焦生正专注于手中的书卷,忽然,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他下意识地抬起头,竟看到两位美人悄然出现在书房之中。这两位美人,一个大约十七八岁,另一个约十四五岁。年长的那位,身姿婀娜,面容姣好,肌肤胜雪,双眸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流盼间风情万种;年幼的那位,虽然稚气未脱,但眉眼间已隐隐透露出一股灵秀之气,脸颊粉嫩,恰似春日里盛开的桃花。她们轻轻走到书桌前,伸手抚摸着桌面,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迷人的笑容。焦生见此情景,心中顿时警觉起来,他深知这园子平日里人迹罕至,如此深夜,怎会突然出现两位美人,想必是狐仙无疑。于是,他收起惊讶之色,一脸严肃地望向两位美人,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拒绝之意。年长的狐女见状,轻启朱唇,笑着说道:“君须髯如戟,看上去如此英武,为何却如此胆小,毫无丈夫气概?” 焦生闻言,神色未改,正色道:“我生平秉持操守,绝不涉足男女之事。” 狐女听后,不禁咯咯笑出声来,说道:“你这人也太迂腐了!如今这世道,连下元的鬼神都能颠倒是非,把黑的说成白的,更何况床笫之间的小事,何必如此拘泥呢?” 焦生听了,心中更加不悦,大声呵斥她们。狐女见焦生如此坚决,知道难以打动他,便眼珠一转,说道:“君乃有名的学士,妾有一副上联,请君属对。若能对出,我等自会离去。这上联便是: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焦生听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反复琢磨着上联的含义,试图从自己的学识中找出与之对应的下联。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绞尽脑汁,却始终想不出合适的下联。狐女见焦生面露难色,又笑了起来,说道:“堂堂名士,竟也如此?看来也不过如此。既然你对不出,那我便代你对了吧: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说罢,两位狐女相视一笑,身影一闪,瞬间消失在书房之中,只留下焦生呆呆地站在原地,望着空荡荡的房间,心中感慨万千。经此一事,焦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继续在这园子中潜心读书,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而这段与狐女的奇妙邂逅,也成为了他日后回忆中的一段独特经历,偶尔与人谈起,也为这平淡的读书生涯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3.滩水狐

狐翁租宅奇事在滩邑,有户姓李的人家,家中有一处闲置的别院。一日,一位老翁前来求租,他气度不凡,衣着虽不华丽,却干净整洁。老翁开口便说,愿意每年支付五十两银子的租金,这价格颇为可观,李家主人略作思索,便点头答应了。老翁离去后,日子一天天过去,却始终不见他再来。李家主人心里犯起了嘀咕,便叮嘱家人,若有其他租客前来,可将别院租出。谁料,第二天老翁便登门了,他神色平和,却带着几分疑惑,说道:“这宅子我已与您谈好租赁之事,为何还要租给他人?” 李家主人赶忙解释自己的疑虑,毕竟老翁许久未现身,也未支付租金,让人难以安心。老翁闻言,微微一笑,说道:“我本打算长久居住于此,之前之所以迟迟未到,是因为选定的吉日在十日之后。” 说罢,他当场掏出一年的租金,递给李家主人,又道:“这宅子此后一年都归我使用,即便空着,也请您莫要过问。” 李家主人接过银子,心中满是惊讶,待老翁离去,他赶忙追出去询问具体入住日期,老翁也如实相告。然而,到了约定的日子,又过了好些天,别院那边依旧毫无动静,不见老翁身影。李家主人实在按捺不住好奇,便前往别院查看。只见别院双扉紧闭,可里面却炊烟袅袅,还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他心中诧异不已,便递上名帖,前去拜访。老翁很快迎了出来,满脸笑意,热情地将他迎进屋内。交谈中,老翁言辞温和,笑语盈盈,让人倍感亲切。李家主人回到家中,对老翁的身份越发好奇,便派人带着礼物前往别院,探望老翁一家。老翁出手阔绰,对送礼之人赏赐丰厚。又过了几日,李家主人设下宴席,邀请老翁赴宴。宴会上,两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李家主人询问老翁的家乡,老翁回答是秦中。李家主人听闻,颇为惊讶,心想秦中距离此地甚远,老翁为何会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老翁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微微叹息道:“贵乡是福地啊,秦中如今已不可居,一场大难即将降临。” 彼时,天下太平,李家主人只当老翁是玩笑之语,并未深究。没过多久,老翁也回请李家主人。只见别院内张灯结彩,陈设豪华,桌上的美食佳肴更是珍馐满席,极尽奢华。李家主人见此阵仗,愈发震惊,心中暗自揣测,这老翁莫不是位隐姓埋名的贵官?此后,老翁与李家主人往来愈发频繁,交情日笃。一日,趁着酒兴,老翁主动告知李家主人,自己其实是狐仙。李家主人听闻,吓得脸色惨白,差点惊掉手中酒杯。但在与老翁长久的相处中,他深知老翁并无恶意,此后,便时常将此事讲与旁人听。县里的乡绅们听闻此事,都觉得新奇无比,纷纷慕名而来,每日都有众多车马停在别院门口,大家都渴望与老翁结交。老翁为人谦逊,对来访之人,无论身份高低,都恭敬相迎,热情款待。渐渐地,连郡里的官员也时常前来拜访。唯独本县县令,多次求见老翁,都被老翁以各种理由推辞。县令无奈,只好托李家主人从中说和。老翁依旧拒绝,李家主人好奇,询问缘由。老翁起身,走到李家主人身边,靠近他,压低声音说道:“您有所不知,那县令前世本是头驴,如今虽身为父母官,可依旧改不了那糊涂本性,如同饮了劣酒,昏昏沉沉。我虽为异类,却也羞于与他为伍。” 李家主人听后,恍然大悟,只好找了个借口,告知县令,说狐仙畏惧他的威严,所以不敢相见。县令信以为真,这才作罢。这是康熙十一年发生的事。没过多久,秦中果然遭遇战乱,生灵涂炭。众人这才想起老翁当初的预言,不禁对狐仙的未卜先知惊叹不已。异史氏说:“驴这牲畜,身形庞大。一旦发怒,便会又踢又叫,眼睛瞪得比盆还大,粗气喘得比牛还粗,不仅叫声难听,模样也十分可怖。可要是拿一把草料去引诱它,它便会乖乖低下头,温顺地让人套上缰绳。这样的牲畜若是高居百姓之上,也就难怪会像喝了劣质酒一样糊涂昏庸了。希望那些治理百姓的官员,能以驴为戒,若能努力做到让狐仙都愿与之结交,那德行便会日益增进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