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片面停火
第二阶段有限打击行动持续到6月1日凌晨0时0分。
按照“时间表”的承诺,第二阶段有限打击行动的强度降低了二分之一,大部分作战力量撤离战区,主要作战任务由空军承担,海军也部分解除了战略封锁,允许向口木输送包括粮食与燃油在内的更多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不是共和国军队不想打,而是找不到多少可以打的目标。
经过第一阶段的全面战略轰炸打击行动,口木本土的有价值目标已经所剩无几。为了寻找打击对象,军情局还调动数颗军事侦察卫星与民用遥感卫星,花1周时间拍摄口木全境数字地图。不可否认,肯定有“漏网之鱼”,第二阶段有限打击行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漏网之鱼”,确保口木无法在战后迅速复苏。
实际上,这一阶段的打击行动多少有点多余。
随着春季到来,在只能向伊豆诸岛转移350万人口的情况下,留在本土的数千万难民最多只能生存2年。即便到达伊豆诸岛的350万口木人中有200万处于最佳生育年龄(18岁到24岁)的女性,以最快的速度繁衍后代(平均1年1胎),婴儿存活率高达100%,2年之后口木只剩下750万人口。算是侨居海外的1000多万口木人,2年之后口木的国民人口不会超过2500万,其中劳动力不会超过2000万。
这还是理论计算结果,实际情况肯定糟糕得多。
按照口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迎来的生育高峰,需要大概30年,口木的人口数量才有可能超过5000万,为大国地位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即便共和国立即停止战略打击,口木也无法在战后迅速恢复元气。
按照西方媒体的评论,共和国的军事打击行动多少带有政治色彩。
逐步降低打击强度,不是为了摧毁口木,而是为了与西方国家讨价还价,从根本上影响口木的战后重建工作。
美欧的第二阶段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主要为口木难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与设施。
按照共和国在“五加九会议”上做出的承诺,在第二阶段有限打击行动中,除了将5个“安全区”的范围扩大2到5倍之外,还在口木本土划出10个新的安全区。这10个安全区是北海道的扎幌,本州岛的秋田、仙台、金泽、宇都宫、静冈与奈良,四国岛的高知、以及九州岛的熊本与大汾。除了允许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只开赴安全区之外,共和国还允许运载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飞机前往安全区内的机场,同时允许承诺接纳口木难民的国家用飞机接走难民。当然,共和国对空运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比如运输机到达机场后,必须按照共和国指定的时间将运载的物资放在指定的地点,以便共和国的侦察卫星对物资的种类与性质进行核对。又比如,所有搭乘飞机离开口木的难民必须提前在最近的国际救援机构登记备案,以备共和国进行核查。
共和国开出如此苛刻的条件,与美欧的人道主义援助项目有密切关系。
按照美欧制订的计划,在第二阶段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中,向口木提供粮食、药品、取暖用的燃油、清理放射性污染的设备名义上是为了帮助口木难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实际上是为第三阶段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也是正式帮助口木进行战后重建之前的基础准备工作打下基础,从而在共和国实现全面停火之后立即帮助口木进行战后重建。
美欧的目的昭然若揭,共和国不得不有所提防。
虽然签署相关协议,但是在援助物资问题上,共和国与美欧仍然存在巨大分歧。别的不说,仅援助给口木的粮食就差点让共和国与美欧翻脸。按照美国提交的援助方案,为了使8000万口木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每月需向口木提供200万吨粮食,并且向口木派遣数万名志愿救援人员。共和国的计算结果是,即便不考虑口木储备的粮食,每月也只需要向口木运送120万吨粮食,就能确保所有口木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显然,双方的分歧在具体人均指标上,美国的标准是人均月25千克,而共和国的标准是人均月15千克。按照美国的标准,绝大部分口木人肯定会“吃饱了没事做”,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基础重建工作。按照共和国的标准,几乎所有口木人都只能勉强填饱肚皮,没有精力参加劳动。
所有的细节问题都得通过谈判解决。
这也是“时间表”第二阶段期间的主要工作。
为了避免出现矛盾与冲突,共和国与美欧在2个月内进行了数十次谈判,商讨所有细节问题,不但是人均粮食配额,还有取暖配额、药品配额、支援救援人员规模、废墟清理设备的种类与总量等等。
为了在谈判桌上向美欧施加压力,共和国肯定不会立即停止打击行动。
由此可见,共和国逐步降低打击强度,根本目的就是阻止美欧向口木提供超出人道主义援助基础的战略支援。
正是如此,共和国才从始至终掌握着主动权。
美国想用口木绑架共和国,共和国则用口木绑架了美国。
随着新的10个“安全区”陆续开辟,几乎所有幸存的口木人都集中到了15个“安全区”内。如果美欧在谈判桌上给共和国制造麻烦,共和国随时可以终止谈判,恢复全面战略轰炸打击行动,将矛头对准聚集在“安全区”内的口木人。美欧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也不能拿数千万口木人开玩笑,也就只能在谈判中让步。
更重要的是,时间一天天过去,美欧离其目的也就越来越远。
口木的战后重建,美国与欧洲国家最多提供物资与资金,不可能派遣工程人员前往遭到严重污染的口木本土帮口木人擦屁股。就算美国肯派人员前往“污染区”,也没有几个美国人愿意赚不要命的钱。换句话说,口木战后重建必须依靠口木人!
如此一来,必须在2029年10月份之前完成最重要的“废墟清理工作”。
美国与欧洲的意见非常一致,就连口木战时都有相同的想法。既然数千万口木人难免一死,绝大部分都将在2年内病亡,何不用这些人完成最危险、也是最艰巨的重建工作呢?
如何办到,美欧不需要操心,口木战时看守政府可以用刺刀与机枪逼迫数千万难逃一死的口木人为民族的未来做出最后的牺牲与贡献。美欧需要做的,只是尽快让共和国停止打击行动,让口木战时看守政府能够进行战后重建工作。
现实很残酷,残酷到让人发指的地步。
据部分前往“安全区”采访的记者回忆,所有进入“安全区”的口木难民都得在口木战时看守政府设立的登记处登记备案,然后前往指定的地点居住,不得随意活动,更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离开“安全区”。难民每天只能获得勉强维持生存的粮食、药品与取暖用的燃料,要想获得更多的生存物资,必须参与由战时看守政府主持的“废墟清理工作”,用劳动换取物资。后来,为了“鼓励”更多的难民参与“劳动”,口木战时看守政府连续数次降低最低物资配给额度,逼迫饿着肚皮的难民前往遭受严重污染的地区完成常人根本无法想像的危险工作。到最后,口木战时看守政府真用刺刀与机枪逼迫最后一批奄奄一息的难民加快迈向死亡的步伐。
不得不承认,西方世界仍然有尽职尽责的记者。
2028年与2029年的“普利策新闻奖”分别颁发给了报道口木战后重建工作的美国洛克维尔与法国记者蒙塔拿,表彰两人用最直接的方法报道了最真实的新闻。谁能想到,洛克维尔在接受颁奖后的第二天就在家里吞枪自杀;他在留给妻子的“遗信”中提到,为了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他眼睁睁的看着1名14岁的口木女孩倒毙在路旁;从此以后的100多个日日夜夜,他每天晚上都能梦见那双绝望的眼睛与无助的哀求。蒙塔拿则在颁奖之后放弃记者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反战人士,2年后倒在了南美洲的丛林里面;临死前,蒙塔拿还抱着1名战争孤儿;这与他在口木拍摄下的,那位临死前还将刚刚出生的婴儿死死抱在怀中的母亲何其相似!
战争没有怜悯,也不相信眼泪。
与“口木战争”相关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口木战后重建的新闻报道,成为了反战团体的最好宣传工具,也成为了人类反思战争的最好佐证。
没人因此指责共和国,至少有理智的人没有指责共和国。
原因很简单,如果战争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遭受伤害的就不是1亿4000万口木人,而是10倍于此的共和国人民,因战争造成的苦难也将扩大10倍。
应该反思的不是战争手段,而是战争本身。
用1亿4000万条生命换来的教训足够让所有人记住战争的残酷性,也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在试图发动战争的时候再三掂量。
只是,在文化色彩、意识形态无法消除的情况下,战争不会从此销声匿迹。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