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贾琮:师姐最是疼我(1 / 2)

太上皇的荒唐,兄弟二人是早就知道的,虽然忠顺王并没有说那戏子是个惯会伺候人的,温柔妩媚起来,比女子更甚三分,但从皇帝盛怒的眉目中,已是能看出,这些话原也不必多说了。

戏子未必都是用来唱戏。

“那戏子你就留着吧,瞧你这身子,比朕的还不如。这一次去南边,苦了你了,朝中朕也无人可用,若是用那些个人,哪一个不是糊弄朕的好手。”

“皇兄和臣弟说这些就见外了!这也是朝廷里的风气,当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朝臣们都习惯了,皇兄御极以来,依臣弟看来,已是好了许多。再加上朝堂上也有了好些新鲜之气,臣弟以为再过一两年,应是能够一肃风气。”

泰启帝笑起来,“说起来,元泽最早还是和你忠顺王府搭上关系的,他年纪虽小,这些年为朝廷做了不少事情。”

忠顺王心头一突,皇兄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皇上,当日之事说起来最早宪宁是個引子,贾琮在荣国府门前那一跪的时候,恰好宪宁从宫里回去,原本是瞧一场热闹,谁知,遇到了贾家那一档子事。后来,贾琮去卖诗,孟季希被他狠坑了两把,再后来,东山苑那边又瞧上了贾琮的诗才,恰好皇上又去了,说来说去,最终也是为了将其引到皇上跟前,为国之驱使!”

泰启帝边听边点头,心里同样是想起了当年的事,那时候,贾琮对他来说,只是种在麦田里的一株稻苗,打的是什么主意,他心里清楚,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贾琮那时候年纪尚小。

谁能想到,短短几年过去,如今,他倒是成了自己手中的一员悍将,文武兼备,实在是好用!

“这份奏疏,你看一下吧!”泰启帝将贾琮之前在江南的时候呈上来的一份奏疏递给了忠顺王,有关海船通商、开放海禁、建立市舶司,增加商业税收的事。

同时,里面还有神兵营备建之事,不过这些,泰启帝已经遵贾琮所请,全部安置妥当不提。

忠顺王越是看,越是震惊不已,最后,他合上了奏疏,想起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由得抬头对泰启帝道,“皇上,若江南这五大世家不倒,这份奏疏上的国策,怕是难以推动执行!”

此言一出,泰启帝也同样愣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面上已是覆上寒冰冻霜,“朕未尝没有想过开放海禁,但只要一想到倭寇横行,朕便唯有打消这个念头。抗倭这么多年,朝廷投入多少银钱,最终越抗越多,谁能相信?”

忠顺王道,“皇上,历朝以来,朝廷都是靠百姓输捐纳税维持不倒。眼下朝廷,税收一年少过一年,除了天灾之外,臣以为人祸占多数。臣往江南一趟,多少膏腴之地,为豪强巨富所占,偏偏这些人又有不纳粮的手段,百姓反而流离失所,长此以往,臣实不知,这大顺的江山将来会如何?”

这话,若是换个普通臣子来说,此时,泰启帝怕是要一怒之下将其推出去与斩首,但忠顺王不同,他也是穆家人,这是他对泰启帝推心置腹的话,泰启帝听着,反而心里熨帖几分,这个弟弟还是在为朝廷做事,为江山操心的。

“此次,你驻守江南,将这五大世家,还有临安伯家抄没的土地还给百姓,当地的反响如何?”

“百姓自然是感恩戴德,对皇兄称颂不已,只是臣弟依旧担心,这些土地不知道在百姓的手中能够握几天,说不得,臣弟没走,多少人便已经盯上了。”

“吏治是非整不可了!”泰启帝心头已是升起了壮士断腕的豪情来,“吏治整顿之前,须先整军,这件事等贾琮回来,朕再问问他的意见。”

泰启帝说完,看向忠顺王,“朕唤伱来,也是问问太上皇那边的意思,这次抄家的银钱虽多,但不过是些浮财,经不得用,虽全入了内藏库,若太上皇果真逼得急了,朕也没有法子。”

忠顺王叹了一口气,“皇兄,臣弟唯有宪宁一个女儿,臣弟年岁也已经大了,这一次前往江南办差,身子骨儿也实在是有些撑不住了,昨日去大明宫里看了父皇一眼,谁想父皇老迈如此,被身边人挑唆得越发昏聩,臣弟想请旨,日常能够前往大明宫侍奉父皇,以安天年!”

说完,忠顺王下膝跪在了地上,泰启帝吃了一惊,他忙俯身将其扶起来,“皇弟,何至于此?朕岂能让你将来背上不孝的名声?况,如今朝中,多少人是父皇留下来的人,朕御极这几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无外乎因此而不得已。”

忠顺王缓缓摇头,一双眼里已是充满了坚定的神色,“皇兄,来不及了!若再等下去,臣弟恐怕天下会大乱,河南大旱已有三年,群贼四起,若不能加以安抚,臣弟担心或会激起民变,一呼百应之下,东虏或更是要生鄙夷之心,于辽东局势越发添恶。”

“此事,待朕好好想想!”泰启帝心中到底还有些不忍,这个弟弟为了他,付出良多,他用了些力,将忠顺王从地上拉起来,道,“宪宁,朕视为亲生,稍后朕会让礼部拟旨,封其为公主。你这一脉,将来或让宪宁招婿,或是过继以继承香火,还是说,你依旧不肯续娶?”

先前,泰启帝不是没有关心过这位弟弟的婚事,忠顺王却是极为反感,或者说,非常排斥娶亲,此时,他依旧皱眉摇头,“皇兄,臣弟无心续娶,过继之事,臣也不敢要皇兄的儿子过继给臣弟,若选别的,又太远了些,将来就让宪宁招婿,香火一事,臣弟并不在意。”

“朕皇六子年岁还小,将来过继给你,也未尝不可!”

忠顺王心说,皇帝的儿子将来都是有当太子的潜质,他要是答应过继过来,岂不是断送了人的希望,将来就不是父子,而是仇人了,他极为抗拒,道,“皇兄有所不知,宪宁对贾琮非仅仅只有同门之情,适才臣弟进宫之时,她已经去了城外见贾琮。贾琮早有妻室,当初臣弟如何拦也没拦住,如今反而对臣弟怨恨极深,臣弟只有这一个女儿,难免骄纵一些,眼下已是骑虎难下。”

泰启帝一听,就明白了忠顺王的意思,一旦宪宁被封为公主,便会依制建立起公主府,将来驸马可以入赘,也就相当于贾琮一肩担两祧,将来宪宁所出之子姓穆,他再开恩,承继忠顺王府之香火,未尝不可。

“朕前两年纳进宫里的贵人,都为朕生下了一个小公主,你若是肯续娶,一两年功夫说不得就能抱上嫡子,如何不肯?”

泰启帝看着忠顺王鬓边的华发,此时此刻,心头未尝没有一丝柔软。

忠顺王却是摇摇头,他心里很清楚,若其无子,皇帝还敢放心大胆地用贾琮,一旦他有了儿子,贾琮又与宪宁成了夫妻,皇帝对贾琮必定会心存戒意,君臣之谊就会大打折扣,于国朝不利。

况他也实在是无心也无力了。

“皇兄,就成全了臣弟吧!父皇年岁已高,在大明宫中,受奸人摆布,做下诸多糊涂事来,臣身为人子,如何忍心看将来口诛笔伐之事?臣弟侍奉父皇,或可免父皇被蛊惑之事,安心养病,以延年益寿。”

泰启帝闭上眼睛,沉默良久,最后,沉重地点了点头,“若是如此,朝中须重新布局一番,内阁人选,你心中可有数?”

忠顺王想了想,摇摇头,“臣弟这些年深居简出,并未结识什么人。不过,皇兄,开科取士,囊尽天下人才,皇兄富有四海,还怕没有人才?”

“说的是!对了,你在江南,熊弼臣如何?”

“熊弼臣这两年,一心讲学,应是识得几个人才,皇兄何不由他举荐一番?”

“有道理,说起来,他还是贾琮的老师,章启林也是他门下弟子。”泰启帝这般一说,忠顺王心头又是咯噔了一下,熊弼臣门生故旧遍天下,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皇帝一面命宋洪写信往熊弼臣处,一面与忠顺王一块儿往大明宫去看望太上皇,兄弟二人心情都很沉重,毕竟,打算将自己的老父亲,昔日的皇帝软禁起来,与世隔绝,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而这件事,将由忠顺王出手,一来顾忌帝王名声,二来有什么意外,皇帝这边还有一块缓冲地带。

这也是忠顺王对皇帝的一片忠诚之心,今日二人先过去那边打探一下消息,看看如何布局,忠顺王心里升起了几分悲凉之感,而泰启帝极力掩饰的平静面容下面,则是激动与忐忑。

终于,父子要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中军大营之中,贾琮将麾下亲兵派出去通知黛玉后,便坐在营帐中写奏疏,这一次三千营被他拉出去,死伤绝大多数,活命者寥寥无几,眼下的三千营乃是他重新招募的新兵,贾琮要将这三千营留下来,就必须要想个妥善的法子。

他相信,泰启帝也是这个意思,并没有将三千营归还给京营的意思,但帝王心思,不好胡乱猜测,他便用一封说明三千营过往今日的奏疏来敲门。

营帐外,传来了脚步声,贾琮听到了孔安一声惊叹,忙竖起了耳朵,就听到了一道熟悉的声音,“你家侯爷呢?”

“里,里面!”

也无怪乎孔安如此震惊,来者正是宪宁。

贾琮忙起身迎了过去,宪宁已经一把掀开了营帐,跨步走了进来,她一身大红彩绣飞鱼服,一把乌黑的秀发用一根玉簪绾在头顶,戴一顶大檐帽,帽檐下欺霜傲雪的一张脸,秀眉之下,一双善睐明眸英气逼人,挺巧的鼻梁下,红唇若染,粉嫩娇柔。

“曈儿?”

贾琮一声呼唤,宪宁已是乳燕投怀一般,扑了过来,当着孔安的面,投进了贾琮的怀抱。

孔安顿时恨不得将眼珠子挖出来,忙不迭地转过身,震惊得同手同脚地出了营帐,体贴地将营帐帘子关上,守在了门口。

这郡主,也是胆子太大了一些。

贾琮搂佳人入怀,低头在她的额头上落下一吻,一股子甜香扑鼻而来,心头已是荡起了万千重的涟漪,一把将宪宁抱起来,来到了屏风后的行军床落坐。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