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2 / 2)

朱佑樘奇道:“城中该是有三处赈济,你怎有此说?”

朱佑樘的询问话音刚落,谢迁也是跟着沉声道:“寿宁伯,你莫不是连朝廷在京中的布置也丝毫不关心吧?若如此,那你这个实务官,做的可真够称职的……”

张鹤龄摇头道:“布置在何处,张某自然有闻,且在方才不久,张某还特意去往永定门内的那一处看了看,可一番了解之下,张某便觉得更不好办了!”

不等谢迁再问,张鹤龄转向皇帝,拱手奏道:“陛下,据臣了解,涌来东城的灾民,有少部分是原本东城外的受灾百姓,而更大部分,却是从永定门那边转到东门的。因城里穿行不便,他们皆是从外城绕过来的……”

“这是为何?”

朱佑樘奇道:“从南门特意绕了半个外城又从东门而入,东城却本不是朝廷设点的地界?怎会如此?寿宁伯,你如实道来!”

“启禀陛下,盖因为,那些原本在永定门处的百姓,实在等不下去了,他们想活。因为城里都在传,东城的秩序尚可,也没有灾民,他们觉得,应是能自个儿找个求活的法子吧,最起码,在东城的商铺住户那里,或许可以讨一份生计……”

“这些在天寒地冻之下,缺衣少食、饿着肚子、忍着严寒,拖家带口的百姓们,他们不在朝廷安排的地方静静待着,却偏偏费时间、费精力、体力,绕半城前来东门,可想而知,实在迫不得已!”

朱佑樘陡然站了起来,他终于知道张鹤龄说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他身上虽然看着虚弱,但气势发散,配上深沉的眼神,此时尽显锐利。

他视线直盯向内阁三位和户部尚书周经身上。

“内阁,户部,你们可否有话要说与朕听!”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内阁大臣也听明白了,可他们也不知详情啊。

而且,在他们看来,如此简单的事,且还是在京中,怎就会有问题呢?

他们不由看向了周经,只见此时周经脸现苦色,他们突然有些反应过来。

之前周经突然进宫上了奏本,请罪后又要查罪,莫不是便因为此原因,他们突然肯定了,至少,也定然占了其中部分。

周经被龙座之上的皇帝看着,此时又被内阁三人盯视,他心中苦笑,终于还是到他了。

周经捋了下衣襟,拱手深深拜下,道:“启禀陛下,方才罪臣所奏,其中寿宁伯所言之事,便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在罪臣入宫之前,已是亲自视察了城中情况,事实情况,却如寿宁伯所言。朝廷赈济之处,安顿的并不妥当,致使灾民们苦等之下,感觉没有希望了,因此才会绕城前往他处,东城是当下京城中秩序最为安定的地方,也成了百姓们寻求生机的唯一选择!”

言及此,周经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头深深的埋下,凄声道:“臣有罪,皆是因臣监管不利,方才酿出了如此事端,好在,寿宁伯处置及时妥当,并未发生乱子,若不是寿宁伯,罪臣将无颜面对陛下了……”

“哼!”

朱佑樘哼了一声,他很怒。

他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周经之前请罪,便是因为如此了。不过,此时不是怒的时候,他要搞清楚,具体情况如何。

暂时不理会跪着的周经,朱佑樘问张鹤龄道:“寿宁伯,你如何安排的?”

张鹤龄回道:“臣官小职卑,无法去置喙朝中的安排,但百姓们聚在了东城,赶,赶不得,领往他处,又无处可引。若是勉强赶,臣担心会激起乱子。

没奈何,臣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先行将这数千百姓暂时安顿下来。臣派了……”

张鹤龄缓缓道来,将他看到的城中情况,包括他的安排和安排的想法,一一如实的奏了出来,连他去户部以及他心中的一些想法,皆是无所保留的说了个清楚。

直到说到此时进宫,张鹤龄才顿了顿,接着郑重的一礼,道:“臣请陛下下旨,从速整顿京中的赈济点,若是可以,臣先前的建议,或可同步实施,陛下,灾民们,等不得了。

便是臣的东城,臣斗胆擅自做主,拿出了衙门里所有的银钱私下购粮越俎代庖赈济灾民,可也只勉强能供东城内的灾民缓上一段。且臣估量,不出半日,他处的百姓闻讯必也会纷纷涌来,介时,臣将再也无能为力。”

“真是混账,混账,该杀!”

朱佑樘怒发喷张,当张鹤龄说起在赈济之处看到的情况时,朱佑樘忍不住拍着龙案,脱口骂了起来。

“陛下息怒!”几位大臣纷纷躬身劝道。

“息怒,让朕如何息怒?”

朱佑樘怒喝道:“周尚书,赈灾的物资,你难道未曾拨下?”

“回陛下,臣岂敢如此渎职,陛下下旨之后,臣当日便已批出条子,且回执臣也收到了!”

“好啊,真的是好,那是官库跑出京城了,运到赈灾现场,两日都赶不到?”

“陛下……”

周经不知该如何回话了,此一点,其实才是他在此事中,最大的罪错。

此时,张鹤龄却插言奏道:“启禀陛下,臣是东城兵马司指挥使,自忖东城管的尚可,东城大大小小的事臣不敢说全部知道,但只要是发生了的稍大一点的事,不可能毫无耳闻。

官库大多皆在东城,虽警戒值守的是禁军和京营,各库内部,臣不敢探问,但若是出了官库和各大仓外面,臣绝对不会不知。然臣近几日,不曾听闻有任何大批米粮物资出过官库之外……”

朱佑樘点点头,缓缓的呼了口气,道:“寿宁伯,你这官当的很好!且此事你做的不差,未让朕失望。一衙主官,便该有这样的决断和魄力,且你衙门里银子,你做主使用,更无可厚非。此事后,朕当嘉奖之……”朱佑樘有些欣慰。

“你且放心,此事是朝廷已做安排的事,目前看来出了些岔子,但此是京中,朕的眼皮子底下呢。”

言及此,朱佑樘顿了顿,脸上的欣慰、和善全然收敛了起来,看向内阁的三位和依然跪在地上的周经,道:“方才周尚书请罪上奏,诸位爱卿多有争执,可看来,你们的争议,却有些小了。

无论是未出还是未到,事实便是,朕和朝廷下达的赈灾安排成了一纸空文。朕觉得,既然前事新事如今联系在了一起,便一并严查吧……”

刘健心中的担忧成了现实,可他自忖,作为首辅,还是要再争取一下,他真的不想出太大的乱子。

当然,他并不怀疑张鹤龄所言之事实,以他对张鹤龄的观测,虚言欺君的事,张鹤龄做不出来。

事凑一起,且性质很坏,当查当办,可若此时一股脑的一查到底,真的不妥!

方才他们觉得周经上奏要查的范围太大,如今看来,似乎要更大了!

要慢慢来啊,逐步清查替换,总好过施以雷霆,致使社稷动荡。

刘健拱手道:“陛下,此事确实有待查证,若是确有其事,臣当请旨重重查处,绝不姑息。可事有轻重缓解,赈灾已是出了问题,当前紧要之事,更该是先稳住赈灾之事,安顿好灾民百姓。

至于查证处置,当置于赈灾之事安定之后,徐徐而图……”

“是啊,陛下,首辅所言极是,事毕竟要人做,当徐徐图之……”

刘健说完,谢迁跟着附和,李东阳也是拜了下去,大致也是赞同的样子。

“几位阁老,此言差矣!”

又是张鹤龄!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