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张睿(2 / 2)

“张兄,往后望多多指教,这威武堂的头名非你我二人莫属。”

张睿闻言笑了笑淡然的回道:“徐兄有此志向自取之,在下对读书实无兴趣。”他张睿显然和这种人并不投缘。他从小在英国公府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受不了苦。老爹总叫他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皇上,可他觉得自己家爵位都顶天了,而且是世袭的。

那还学个屁啊。

其实这么想也正常,毕竟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不成器的贵胄子弟,都是这么想的。再说,若是搞得自己将来文韬武略比肩岳飞韩信,再碰巧立了些战功,碰到个小心眼的皇帝那不是分分钟掉脑袋?

徐鹏闻言瞪大了眼睛奇道:“张兄不想争这头名的位置?皇上不是说,威武堂头名与状元无异,可入阁吗?早听闻张公子聪慧非凡,读书过目不忘举一反三,有此等的才华而不用岂不浪费?”这两人按说从小受到的是同样的贵族教育,但这三观差的也太大了吧。

徐鹏自小便受家学影响,立志为江山社稷天下兴亡尽奋斗终生。如今有了威武堂这条快车道,使他不用和天下才子相争,仅干掉其它四十四人便能位极人臣,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啊。

想不通有人连这种好事都视而不见?他英国公家和徐家一样,都是代代英才辈出的名门望族,难道不是该和他徐鹏的想法一样吗?

也或许这个张睿并不如传闻中的那般聪慧,和一般纨绔也没什么区别罢。

徐鹏想到这里,立马对眼前人看低了一头,有些窃喜自己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听他奉承,张睿全无所谓的伸了一个懒腰,竟无奈的说道:

“嗐~要不是家里逼的实在太紧,在下根本就不想来。比起顺天府这干冷的天气,还是南边的扬州、应天适合我。那地方水土养人漂亮姑娘也多些。我此来来混混日子罢了,等学成了最高去南京讨个兵部的闲职就好。”

他一边发牢骚,一边却也不是没有感觉出徐鹏言语中的些许傲慢,于是故意揶揄他顿了顿笑道:“不过...徐兄,你难道真以为除了在下之外,这学校的头名别人就没别人争吗?”

“还有谁?”徐鹏也不装,立马奇道。

这学院里第一期的学生他都调查过,确有不少青年才俊。但是除了地位显赫的两位国公之子,其他人应该还是差了档次。

“代王殿下家世子也来了,徐兄不会不知道吧?”张睿提醒道。

“嗐!”徐鹏稍稍有些失礼的笑出了声。

他左右看看,见四下无人,压低了声音说道:“他又不能参政,拿这头名有何用?”

藩王家的孩子,封地的猪猡而已。

张睿闻言不敢苟同的咧嘴一笑,背着手边上山边优哉游哉的说道:“代王家素有贤名,世子也受皇上喜爱。别人争这名头有时候不一定要有用,有道是不蒸馒头争口气,兴许别人就图一乐呢。”张睿对徐鹏轻易看低他人的性格并不待见。

他似乎不想继续再和这人闲聊,开始自顾自往上山走去。徐鹏望着张睿的背影耸了耸肩,此人玩世不恭的态度,让他摸不着头脑。

“张兄的回答甚是有趣,在下受教了。”

“徐兄,在下先行一步。”

“好,那在下在山下再逛逛不送你上去了,咱们一会见。”

短暂的寒暄之后,两人互一拱手便分道扬镳。

徐鹏还留在山下,像再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此时心里都明了,他俩不是一路人。

威武堂对很多学生来说,学场如同战场,大多数的贵族子弟来到了这里,都会感受到那种紧绷的无形压力,不自觉的就收起自己那些恶习,一门心思的投入到朝廷为培养他们斥巨资打造的各项课程下。

而张睿确是一个异类,他似乎来在这里只不过是开启了另一段,别具一格的快乐的时光。

十五岁的他,果然一上来就成了这所学院最出名的学员之一。

这不仅仅因为他太爷爷张懋位高权重,还掌管中军都护府和京师三大营的兵权,更多的是因为他在学校里面,那毫不学习天天作乐的躺平态度引人瞩目。在校期间,张睿几乎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干。

只是来此授课的将军教官几乎都来自三大营,也就是说,教官们都是在他张睿太爷爷的手下领工资。所以这些教官对张睿这个小祖宗的拉胯作风不敢怒,也不敢言。毕竟王公贵族的学校,也是一个社会,也有一套政治生态,这点道理每个人心知肚明。

但是有一个人,只有他,从不放过张睿上课睡觉、迟到早退、考场舞弊、调戏侍女的“罪恶行径”。这个人竟然是一个五十岁,看起来慈眉善目,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的文官老头,朝廷的督察院从二品左副都御史杨一清。

别看杨老师是文官大儒,他曾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打得蒙古军抱头鼠窜,是名副其实的镇边大将。而让张睿没有想到的是,杨老师对他“快乐学习”的干扰只是一个开始。

杨一清开始对张睿“特别关照”,是从一堂战术推演课之后开始的。

上课时间一到,张睿同学永远有睡不醒的觉。

而杨老师一进门便用力在桌子上打响了戒尺,睡的口水横流的张睿猛的一下被惊醒,闹出不少笑声。杨老师不予理睬,不怒自威的压下声音,中气十足的说道:“上课。”

在这堂课上,杨老师推出了一个演武沙盘。

沙盘上筑有一城,此城城墙高大,呈六边形,连接处筑有望楼。城东临山地,一条河流从群山中间流出经城外东南至北向西流,水面甚宽。

杨老师介绍完沙盘上的地貌特征之后说:“此城就是潼关,是我朝西北的门户以及最重要的关口,此地也是进出关中及山东的必经之路,素有‘三秦之枢纽、寰宇之雄镇’之称。现在在座的各位都是此关的守将,城内有五万守军,十万居民,存粮够全城人吃两个月。”

杨老师拿出十个小黄兵摆在城内代表明军,又拿出二十个小红兵,在城外东北、正北,西北布下十二枚,在西南布五枚,城池的正南方和东南方临近河流,成天然防线,没有布子,东边是山地,坡度太大,无法用兵,城南的河对岸布三枚,防止守军出城强渡。

“红子是蒙古军队,人数十万,粮草可吃三个月。大家说说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你们当如何是最有利于大明的。”

马上就有一位学生韩忠举手说道:“这兵力差了一倍,粮草也不够吃。依学生看,只有伺机突围一策了。潼关城坚炮利,守住不成问题,应该乘敌军久攻不下,退兵时,向兵力薄弱西边突围,击破防线后,渡河逃生。”

“韩公子突围之策可有人想评。”杨老师听了发言,不说对也不说错,你从他的表情中,得不到一丝一毫的讯息,让学生之间充分讨论,直到课程末尾再总结。

“小王拙见,想对韩忠兄一评。”这个时候,和其它学生穿着都不一样,长相忠厚,面带微笑的年轻人说话了。他就是本期学员之中,身份最尊贵的,代王世子朱充熙。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