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佛教东传带来的(2 / 2)

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大家批判。

我了向先贤致敬,这种思想就被我命名为大同世界。

至此文章结束。

至于大同世界具体内容都有哪些,并没有说。

这篇文章只是介绍‘大同世界’的来源。

具体内容要等到书正式发表,大家自己去看。

当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

从来没有人,如此系统性的阐述华夏思想的演变,更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儒释道三家的关系。

即便是唯物学开山宗师方孝孺,也只是分析了诸子百家产生和消亡的原因。

没有能从宏观角度,来解释华夏文明的发展。

陈景恪是第一个这么做的。

但这篇文章,却也引起了儒家的普遍不满。

虽然陈景恪对儒家的表述,属于先抑后扬,总体是夸赞居多。

可你有什么资格非议我儒家学问?

而且,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就成为最大显学了。

怎么到你嘴里,面对佛教的冲击,表现的如此无力?

“我儒家何时缺少过终极关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难道不是那什么终极关怀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难道不是终极关怀吗?”

无数人拿着典籍内容,对这篇文章提出批判。

认为陈景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

就连朝中很多人,看陈景恪的目光都变了。

他们到没有简单的认为,陈景恪哗众取宠什么的。

有那个必要吗?

越是了解他功绩的人,就越知道他的非凡之处。

所有人都有可能哗众取宠,唯独他不需要。

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

陈景恪终于要从思想层面,对这个国家做出改变了吗?

任谁都知道,从洪武十五年开始,真正左右大明走向的人,是陈景恪。

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远超常人的长远目光,以及悲天悯人的胸怀……

为大明设计了一整套的全新制度。

大明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

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达成了历朝历代,需要上百年才能达到的高度。

但他从未在思想层面上,做过什么建设和改变。

纵使大家都知道他和方孝孺交情莫逆。

方孝孺更是对外承认过,是受到他的指引,才悟出了唯物学。

大家也都怀疑,他对学术有着极深的造诣。

也有过怀疑,他早晚会对学术思想方面做出改变。

但他自己从未表露过,大家也只能是怀疑。

而现在,怀疑终于要变成现实了。

面对这种情况,群臣的表现也不一样。

有人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有人则无所谓,别管什么新思想旧思想,谁能让我当官我就信谁。

还有些人则持反对态度,思想岂是说变就变。

哪一种思想,不是经过千百年锤炼形成了。

你陈景恪再聪明,才多大年纪?

还有些人则是纯粹无法接受异己思想,其实这种人也是最多的。

儒家读书人之所以普遍反对大同世界,也同样如此。

莫说是古代,就算是二十一世纪也不例外。

大家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一旦在某处发现与自己认知不同的说法,就会陷入暴躁状态,不加思考就进行攻击。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不同。

人最难改变的就是认知,最无法接受的,是认知被打破。

但朝野有一群人,却因为大同世界的发表,陷入了狂欢。

那就是以邱广安为首的计官体系,以及整个算学圈子。

至于原因,利益相关吗。

而且,通过这篇文章,大家都能看得出。

陈景恪的大同世界,应该是融合了百家所长形成的。

那么他们算学圈子也可以去学习啊。

以后谁还敢嘲笑他们,只懂术不懂理?

儒学很了不起吗?

我们是大同学派,思想方面同样优秀。

于是,他们就鼓动邱广安和程一民等人,让他们找陈景恪请愿。

以后在洛下书院开个班吧。

陈景恪亲自出任老师,教导其他人学习大同思想。

当几人找到陈景恪,说出大家的请求的时候,陈景恪又好笑又激动。

他自然能看得出来,大家这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算学所代表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有他们的集体支持,大同思想将能更快的传播。

对于在洛下书院开课的请求,他自然答应了。

以后每隔两天都会去书院授半天课。

得到肯定回复,算学圈子就更高兴了,开始为此做准备。

——

朝中官吏,不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大多都没有急于发表看法。

大家都在等大同思想正式发表。

只有了解了全貌,才好发表看法。

否则很容易自打耳光。

反倒是民间,对他的批斗愈加激烈。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对他表示了不满。

谁都知道,这背后必然是有人在推动。

至于是谁,压根都不用想,肯定是儒家的大儒们。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佛道两教却集体站出来,对陈景恪表示了支持。

十余位佛道祖师级别的大德,发表了相关文章。

不过他们还算比较克制,没有直接攻击儒家。

只是从自身角度,阐述了佛教东传之后的影响和变化。

佛教主要讲,他们从华夏吸收了哪些优点,如何演变成今日这个样子的。

道教则将的是从佛教吸收了哪些精华。

但这些文章,都从侧面帮陈景恪论证了,他那篇文章的真实性。

这一下,让很多人哑口无言。

同时攻击佛道两家?

别闹了,虽然儒家是最大的显学,可佛道的力量始终无法忽视。

现在很明显朝廷也不站在儒家这一方,真打起来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当然,也不乏有人嘲讽佛道是为了捧陈景恪臭脚。

只是这些声音都比较小,也没多少人理会。

不过,反对声音变小,并不是因为那些人改变了想法。

他们也在等。

等大同世界正式发表。

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从儒家的终极关怀着手进行反驳。

你说儒家以前没有这方面内容?

那我就证明我们有。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