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宽啊张秉宽,你在我们眼中,可是大明能臣的典范,可你怎么非要把自己往佞臣那边归呢?你不说,我们都忘了你是以方术测算天机起家的。
杨鹏则带着一脸惊喜道:“如此说来,莱国公您是知晓何处有此等物品了?”
“也不尽然,但总是要找寻的,不然我南下作何?”张周笑着回答。
施瓒道:“若是以虚无缥缈的成仙得道的仙草,而要大费周章修船派兵出海的话,会不会……”
话没说完,意思是,你莱国公不怕招致天下人的骂名?
张周心想,还真以为有什么仙草呢?我就是找个幌子,为出海找寻新大陆,带回新大陆的矿产、初级工业品,还有粮食作物,以及征服新大陆做准备。
徐俌笑道:“既是陛下心中所愿,老朽还是愿意为此奋力担当的。”
到这会,徐俌一解之前的不悦,当即笑容满面,好像又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
这就只能说,徐俌对自己未来差事的期望值,其实本来是并不高的。
南京守备这职位,皇帝迟早要还给成国公家,历史上徐俌在弘治十三年主动请辞卸任南京守备时,所请的是去守孝陵,可见其也知道作为封疆大吏的好处,而一旦勋臣回到京城,就跟雄鹰被拔去爪牙一样,根本就没处蹦跶了。
现在张周都说了,留在南京,为帮皇帝寻找仙草这件事奋力而为,可就比喜守灵陵有意义多了。
若是别人告诉他,让他去找什么仙草,他必然会觉得是在扯淡。
但若是张周说的……以张周之前在旁门左道上的造诣,说不定是真的呢?重点是,皇帝相信这是真的,一般人能取得皇帝的信任,负责这种重要的差事?
谁还敢说他徐俌是被皇帝冷落了呢?
……
……
会面结束之后。
摆在南京军方心中的一个大问题,得到了部分的解释,那就是成国公回来接替魏国公为南京守备,已是板上钉钉的,而徐俌也找到了实现他“人生价值”的方向。
南京兵部尚书是谁,暂时看起来还悬而未决,但谁也都能想到,新任南京兵部尚书必定跟张周有莫大的关联。
等徐俌他们走了之后,朱厚照也跑回去玩了,张周给他准备了一些小玩意,让他在回京路上有个寄托。
杨鹏则把调查宁藩的细节,跟张周汇报。
“……不但是钟陵王,宁藩不少的宗室,似都有不轨的企图,据说过去数十年,有不少的铁器都运到了南昌城内,最后都下落不明,这些铁器或是被私自铸造了兵器。”
“还有宁藩的人,一直都在南京采办硝石等物,甚至还有人想得到威武天火药的配方,听说在北方,由您带出来的工部工匠,也已经有人被宁藩所收买,或是已将部分的配方泄露。”
杨鹏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张周微笑听着,似乎并不觉得这有多稀奇。
其实宁王造反这件事,历史上从第一代宁王开始就已经筹备了,后面几代宁王在继位之初,所得到的告诫就是终有一天要报当年夺兵权、失信之仇。
宁王叛乱,绝对不是朱宸濠这一代能完成的。
当然宁王的护卫被削夺,他们不能在公开场合练兵,只能先铸造兵器,也为积攒财富,储备战略资源。
也正是因为宁藩的财大气粗,后来朱宸濠于正德年间,能更多去收买地方豪绅,甚至以此来收拢士子之心,当时的唐寅就是被丰厚的报酬所吸引招募。
而朱宸濠有关谋反的野心,其实也一直没有藏得太严实,因为大明朝历代皇帝也都知道宁藩对朝廷有所不满,不然收他的护卫权干嘛?
而且连唐寅这种不谙世事的书生,在朱宸濠谋反之前都能察觉其阴谋,还有与宁王相关的人提前举报其谋反,这也说明……朱宸濠在正德年间,差不多是打着公开的旗号在跟朝廷作对了。
张周道:“我来之前,陛下有言在先,若是发现有不轨的宗藩,就地拿下,押送到南京等候审讯便可。”
杨鹏惊讶道:“宗藩之事,可是只有宗人府才有资格审查的,您……如此做的话,只怕会惹来众怒。”
张周叹道:“谁让我天生就是个招人恨的命儿?再说了,钟陵王私自铸造兵器,已经算是落实了吧?东厂奉命拿人,难道有问题吗?”
“可就怕宁藩的家主……他不会同意。”
杨鹏带着隐忧。
从南昌直接把钟陵王给带走,宁藩的家长,如今的宁王朱宸濠能同意的?
我们东厂再牛逼,那也是对普通的臣子,遇到这些宗藩的强势人物,则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张周道:“宁王继位没多少时候,他就算是知道钟陵王被查,也只会认为,这是陛下对他的敲打,难道他还敢乱来不成?也不用怕什么打草惊蛇,反正南昌该查还是要查的,如果能找到宁藩整体在铸造兵器,查到一个抓一个,毫不留情。”
“您还真是……”杨鹏听完之后也不由感慨道,“无所畏惧。”
这都算是好听的。
张周笑道:“不然怎么叫替陛下分忧呢?我这人做事也是讲规则的,没有证据的事,也不好随便插手,可一旦让我抓到把柄,我也不会让他们好受。”
“是,是。”杨鹏心中替张周捏把汗。
敢跟大明宗藩对着干的,除了张周也没谁了。
就算之前的李广再牛逼,做事敢往宗藩身上犯吗?
难道说,这文儒出身的方士近佞,连勇气都比别人更强?
……
……
宁夏镇。
杨一清一连多日都在等候自己被革职查办的上奏,以至于他都无心处置公务。
朱凤倒好像什么事都不顾一般。
大明各处出兵增援北上,唯独宁夏这一路按兵不动,甚至连秦纮都派人来催,被杨一清以宁夏遭遇破坏甚多,需要查漏补缺为由给拒绝。
就是突显一个有个性。
打的时候打不过,打完之后我还不想去戴罪立功,反正都这样了,说是生不逢时也好,说是“遇人不淑”也罢,我还能怎么办?
皇帝对于西北的期待,完全超出了普通大臣所能承担的范畴,还有朱知节这种光有名声而狗屁不是的总兵官,我能落个好就怪了。
却是这天朝廷的敕令终于送达,让杨一清感觉到意外的是……他被留任了。
并且……
还得到了嘉奖。
一同被嘉奖的,还有总兵官朱凤,皇帝在诏书中,夸赞了这对文武组合的“忠心”和“能干”。
“杨中丞,我们都败了,陛下为何要嘉奖我们?”朱凤在杨一清面前说问的话,让杨一清觉得这是个憨憨。
杨一清道:“安边侯,如今草原大胜,陛下算是对我等既往不咎吧,从整体战略来说,我等拖住了鞑靼小王子的主力,也算是为总体获胜奠定基础。”
这话杨一清从自己嘴里说出来,他自己都有点不信了。
只能说……
皇帝为了面子,为了军心,不稀罕跟他们计较罢了。
(本章完)
。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