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第五百一十二 ‘黄先生’的火车(1 / 2)

第491章 第五百一十二 ‘黄先生’的火车之行

“黄先生,票已经买好了。”

江宁火车站。

等车大厅内,一名老者和一名汉子坐在长条木椅上,看上去像随从的人,手里拿着三张火车票。

火车票上写着江宁到广德,一八九号蒸汽机火车。

不久。

站台的工作人员来大声喊道,“一八九号蒸汽机火车到了,需要上车的乘客抓紧时辰上车。”

每个站的模式不同。

小站的话,乘客们会直接到站台去等,应天府周边的火车站,虽然才通车几个月,但使用率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

出现了不少的人,手里的火车票已经写的很清晰,却仍然有上错火车的事情,所以促成了报站人的岗位。

‘黄先生’站起身,他身旁的晚辈接过车票,三个人如常的去排队,仿佛很普通的事情。

“咱姓黄,今年七十有一了。”

例如。

‘黄先生’的晚辈知道‘黄先生’不会怪罪。

那么换个角度想,西方本土的历法能力,不如区区几名传教士,需要他们万里之遥来到大明,然后发明出新历法。

读书人是个安静的性子,不过他所在的卡座太独特了。

“你们想一想,如果一户人家才几亩地,十几亩地,靠着人力就能耕种,谁又舍得去买机器呢,就算想要去买也买不起。”

“所以夏商周的先民们,他们尝百草,到了秦汉三国,分出了百谷,然后隋唐的先民们定出了五谷,到了宋朝的先民,奠定了南稻北麦杂粮轮作的农业根基。”

来到了大明,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厉害的天文学家。

无论乡绅还是百姓,都在这里排队,通过检票后进入站台,然后在站台继续检票。

随着大部分人坐上了自己的座位,车厢里不但没有安静,反而逐渐的喧哗。

“工业可以啊,发展工业,把更多的人口吸入到工业中,种地的人少了,就可以分到更多的田了。”

没多久。

什么身份不身份的,那些外向的人们不以为意。

汉子没有做声,收起了脸上的不满,扛着自己的大麻袋去了别处,寻找他的座位。

最后话题被‘黄先生’引到了那名读书人的身上。

“喲,这么重。”

有乡绅说道:“当年的北平行省人口才不到两百万,还是从各地移民了多年的数量。”

“今日这趟线路的乘客格外要多些。”

“黄先生,我们的座位在这里。”

而西方同时期新历法的出现,一下子就有了巨大的突破,没有任何的详细记录,简而言之就是没有过程,只有结果。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故事,‘黄先生’嘴里一个接一个。

从不同的穿着和行礼,就能分辨出每个人的身份。

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

三个人都不说话,显得与车厢内格外不同,结果他多想了,最老的那位竖着耳朵听了片刻,才仿佛刚发现他一样。

‘黄先生’插话了。

每个卡座的人们闲聊起来。

“我们大明的年历不准了?”人们不可置信的说道。

“技术报上已经说了,我们大明的年历年差一日。”读书人笑道:“不过既然发现了错误,很快就有更准确的年历了。”

有人惊讶的说道。

“所以北方有大量的空地,南方没有啊,南方人口多田亩少,如何能做到大片井制度。”

“挤什么挤?”

“那岂不是成为了地主?”

“每个月的乘客使用量都在增长,没什么稀奇的。”

读书人讲述着北平的农业模式,听得人们啧啧称奇。

特意买来的蒸汽机火车票,‘黄先生’格外顺利的坐上自己的座位。

一个汉子大骂。

“北平最高的大厦有十三层,加上钟塔和水塔,接近二十丈呢。里面的茅房是水冲的,否则传统的茅房,那得多臭啊。”

<div class="contentadv"> “北平城里各主道都有铁轨,使用马拉火车,并且有了第一辆蒸汽机公车,最开始乘坐十八个人,如今坐站两用可以运输三十好几人呢。”

这就是话语权的重要性。

人们你一言我一眼,读书人急了。

因为他们没有见过。

“我来帮你。”

正因为有大量的文字记载,经历过了时间长河的洗刷,仍然有部分记载保存到后世。

“北平是个好地方。”

那汉子愣了愣,没想到对方会主动道歉,再看了看对方护着的老人,看上去七十上下的年龄。

说起了教书育人,读书人来了兴致。

“回老先生,在下免贵姓陈,祖籍江西,现居北平,准备去浙江了。”读书人客气的说道。

就好像说天上是没有神仙的,因为人们没有见过,他们无法理解天上为何没有神仙。

座位是对坐型。

“是北平来的啊。”

‘黄先生’不但没有怪罪,脸上还很满意。

中间是过道,两边各有两排的座位,等于一个卡子有四个座位,左右两个卡子就是八个人,合计七十二个座位。

“北方和南方不同。”

他一脸的崇拜。

“北平施行的是大片井制,主要以军户为主,种地的是平均每户一百亩土地的军户,一般人想要去种地还没资格呢。”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