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更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兴起,才改变了这种风俗习气。
‘黄先生’的随从和晚辈,紧紧的护着‘黄先生’。
“这么多器具价格不便宜啊。”
“喲。”
“我们的先民啊,每代都在发展,例如声韵的发展,数学的发展,都是有脉络可循的。”
读书人的说法,并没有说服车厢里面的人们。
那读书人笑着感激对方,对方闻言后才顺势进去,把座位让给了读书人。
“岂有此理。”
是借助铁道小规模商品流通的商铺活计,还是码头的短工,走亲的百姓,又或者读书人,还是地方的乡绅等,每个身份的区别很大。
还不等读书人回答,隔壁的人不请自来。
周边几名汉子悄无声息的靠了过来,随时防备意外的发生。
而西方一直使用的上千年前的历法。
排队的人们只关心去赶往站台,谁也顾不上谁,有挑着担子的,有扛着麻袋的,还有提着箱子的。
各地的精彩故事在这小小的车厢里出现,哪怕再内向的人,也会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
这个历法,丝毫不差的出现在十六世纪末,西方新制定的西历中。
‘黄先生’也是个自来熟的性子,三言两语就成为了车厢里最靓的老人。
一边工作一边闲聊。
剩余的靠着过道的座位来了一个人,穿着长衫,带着一副眼镜,双手提着箱子艰难的走动。
“大伯,有个座位是外人。”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车厢,仿佛整个世界,每处角落都逃不开,一个个的名字出现。
“这里面装的什么呀。”随从轻描淡写的问道,一边把对方的箱子塞入自己这边的座位底下,挡住了那位读书人。
“人们早上在北平城南起床,乘坐公车去北平城北工作,假日就会去北平城东游玩,还有北平城西的赛事,因为北平城西有许多大矿,矿上的人们踢球得多,赛事激烈,人们都喜欢去看。”
“最初的先民,他们不知道世间无数的‘草’有什么作用,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哪些产量高价值高,哪些产量低价值低。”
“是的,每个省府要办学校,北平抽掉了许多人,我被分去了浙江。”读书人笑道。
随着这里的交谈,人们越来越多的围了过来。
的确是普通的事情。
本来剩下的一个座位,会有他们自己人买下,结果已经卖了出去,正在思考要不要动用权力的时候,灵光一闪。
“都是书。”
‘黄先生’新奇的看着窗外,站台上还有人在往里进,各色各样的人。
见那汉子走了,周边不少人又恢复了正常的动作。
“陈先生去浙江教书?”
不要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果然。
人们摇头晃脑。
“挺好。”
“犹如天文,每代的天文都在发展,并且越来越精确,从年差一月到年差十日,到我大明,已经是年差一个日。”
后世的言论是汉人乃元朝以后才有的观念,再未来可能就是没有汉人这个说法,只不过是拼凑到一起的罢了。
读书人笑道:“这就是大片井制度的好处,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又有了使用机器的需求,因此才有了农机的大发展。”
“一般人哪里买得起。”
又例如最开始的初期。
“不是地主,他们自己种地呢。”
读书人刚说出来,人们开始了怀疑。
人们的共识是晚晴误我中华。
‘黄先生’的随从真没有想到,原本以为对方是个读书人,身体娇贵,没想到箱子的确沉。
历法的准确,能代表数学,天文学,航海学,运用技术等等综合文明水平的高度。
“很重的。”
“先生贵姓啊?是哪里人,要去哪里。”
“您老人家高寿,不过这么大年岁了,还往外地跑,可不太好啊,您家是做什么的。”
如果朱高炽在这里,他就知道万历时期的新历提前两百年问世了,误差减少为年差一个时辰。
前者的说法,在后世的数十年前,当时的人们同样也会无比震惊。
“北平以麦为主,有播种的推镰车,有收割的七脚耧车,有手摇去壳的风扇车,还有靠水利去壳的水砻等等,又有化肥和农药。”
随从找到了他们的座位,‘黄先生’和他的晚辈走了过去,靠窗的座位让给了‘黄先生’。
火车上就是如此,没什么变化。
有人解释是传教士在大明发明出来的。
例如利玛窦离开欧洲时,欧洲的天文学处于“两无”阶段:一无天文台,二无天文观测数据。
“这位先生真会骗人,天下还有羡慕种地的。”
读书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不赞成那乡绅的说法。
“得罪了,还望海涵。”‘黄先生’的晚辈拱手道歉。
“一百亩地,只靠一户人家如何种得来。”
“在北平,最被人羡慕的是种地的。”
中国的历法变化,每个时期的改进,都有大量的文字记载,包括天文观测记录的详细数据。
在排队的前后,同样有不少穿着各色衣裳的人,站台的检票人员忍不住嘀咕。
最后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中华文明必然的结果。
这就是话语权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懂得自然懂。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