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科学的起点(2 / 2)

三十二岁的陶鏴还很年轻,可是近些年来,科学的道路上,能做出成就的往往是年轻人,新学的兴起,并不是统一的学派。

“天文方面,他改进浑仪,提高了观测效率和观测精度,前宋遗民郭守敬便是在浑仪的基础上制造出简仪。”

大明的非农人口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富裕,学校规模的壮大,导致了更多学者的诞生,而能在国子监演讲的学者,绝对不是滥竽充数可以得到这个机会的。

“宇宙万物气化包括什么?”

不久。

通过重量的测量,人们确认了在燃烧的过程中,的确有一种气体加入了进来,而不是所谓燃素分解掉了。于是他们把这种气体,按照王玉功的名字,定义为王气。

这样的现象,令朱高炽无语。

“第三类是己创造的观念。那么第二类观念的获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学习过程,而第三类认知就属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范畴。”

甚至可能就是意外而已。

学者的理念,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通俗易懂。

台下的听众们露出了认真的神情,每个人都在仔细的思考。

王玉功打了个哈欠。

贺虎的师傅发现了空气重量,贺虎反对了师傅的学说,重新定义了空气的重量,提出了压力的学说。

不然无法解释,先民们为什么老早就提出了这个学说,以他们时代的局限性,怎么可能有这么高深的见识,岂不是说他们学术界研究来研究去,竟然又回到了原点?

人才津贴从五毛提高到八毛,从八毛提高到一元。

随着渤尼都司的建立,根据气温的测量,学者们在渤尼都司发现了赤道的存在,奴儿干往北的探索,人们发现了极地,提出了采取极地到赤道的直线距离的千万分之一为一米,建立全新的度量单位。

“怀疑一切的观点,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只要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都可以怀疑。”

二十五岁的王玉功是天津本地人。

<div class="contentadv"> 读完了府学后没有继续读书,而是被大明工局招募,最后报考到了大明在天津的第一化工厂,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化工厂的老工人。

“历经十二年完成了《天下州县图》,内容详实世所罕见,除此之外,沈括还在经济、军事、政治、水利、医药、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堪称中国科学时代的奠基人。”

“物理方面,沈括对指南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是世界上最早通过实验证明磁针能指南,但是时常偏东这一结论的学者。这一结论意味着地磁的南北极和地理学上的南北极并不是完全重合的,也就是说存在着磁偏角。”

“根据历史的研究,整理科学的发展脉络,在下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认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来就有的观念,比如小孩子生下来就知道吃奶。”

一路走来,许多人已经不在了,贺宽的模样,朱高炽早已想不起来,但是大明不就是应该这样么。

茶水房。

王气是燃烧的必要元素,任何燃烧都离不开王气。

但是今天的王玉功,可能因为心情的不同,前些天妻子又生了个大胖小子,也可能因为刚刚看过技术报的言论,受到了一些的影响。

文明不停的发展。

贺虎是贺宽的遗腹子。

根据化工厂早年制定的《元素大全》,重新整理了已知的三十三种基本元素,尽管朱高炽看来,一些实际上是化合物而不是真正的单质元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但是贺虎的《化学基础论》,的确使得以前零碎混乱的化学知识变得系统而清晰。

技术报的记者们,把陶鏴的演讲记录下来。

这个举动,是技术人员们的玩闹之举,故意打趣王玉功。

屋子里有不少的技术人员,他们捧着报纸阅读,一边喝着茶水,午饭过后,休息的时间,茶水房成为了他们常来的地方。

太无聊了,把烧制的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如果有用的话,会进行更多的研究,只是呢,多年的工作,至今并没有什么大发现。

新的假设,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毕竟“和”是中国一直以来的核心思想之一,如此高度的假设,学者们很难不在意。

报告里阐述了王气的作用,即首先必须有王气存在,物质才会燃烧。

“他还是我国数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会圆术”求弧长方法的学者。他的这一方法,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的发展,也被广泛运用到天文学计算中。”

从贺虎提出这个观念的时候起,人们发现,他们竟然找不到可以反驳的例子。

根据王化说和能量守恒定律,永乐十五年底,贺虎发表了《化学基础论》。他在这学术专著中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定义了“元素”的概念,并且对当时已知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

“蒸汽机技术问世到如今,就是每个小步的进步,带来的如今的新成就,成为了轮船的动力。把轮船上的蒸汽机当做整体来看待,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可是拆分后,知道其原理,了解每一步的来历,就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天津。

在报告会上,王玉功结巴的做着演讲,并赞扬了陶鏴的科学方法论。陶鏴推出的科学方法论,即自然科学的任何定律必须是能够证实的的学说,一下子火了起来,甚至开始成为了学术界的标准之一。

一代代的接力。

“第二步,对于复杂的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来研究,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析,或者说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讨论,随着提问,回答,以及研究,能量守恒的定律,越来越健全,人们无法提出否决的现象。

王玉功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做的事很寻常,根本不像父亲挂在口中,常常自豪的那么伟大,就是烧东西而已,把世间上所有的东西拿来烧。

氨水的配料,各种比例的实验,器具的更换,包括铜器、铁器,最后变成透明的玻璃容易,上面又有详细的刻度,加上元素表的研究,其实看上去很神秘,不过做着道士们一直以来做的事情。

“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对一个命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有无可疑之处,只有那些没有任何可疑之处的命题才是真理。”

年轻人们兴奋的鼓掌,陶鏴学者的演讲,获得了国子们的认可,通过大厅的掌声就可以感受到。

“第四步,解决每个小问题之后,再综合起来,看看是否彻底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和做人的道理一样,做完事后要进行总结归纳。”

他突然发明,今天煤油灯的灯光格外的明亮。

大明工局第一化工厂。

“古代的工匠们在技术的发展中,有意无意地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许多的工匠们对自己做过的改进都有详细的记录,可是他们为了保密,大多会采用不为外人所知的手段来做记录。”

全国各色的度量统一了,包括大气压都有了标准的测量仪器,为蒸汽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新一代的锅炉技术,让轮船的马力大幅度增加。

但是王气的研究和报告,很快惊动了太子殿下,朱高炽明白,这是后世的氧气。人们发现了氧气,并且提出了氧气的制作方法,以及提出了氧气的作用。

“第三步,解决这些小问题时,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逐步解决。蒸汽机最开始当做抽水的工具,后来搬上了火车,需要更高的马力,这个时候,工匠们想发到了在活塞上加盖的方法,然后搬上轮船,需要更高的马力,工匠们又想到了制作更多的铜管来增效的方法。”

王玉功早就失去了刚加入工作时的激情,把这些外人看上去神秘的事物,当做自己简单而又寻常的工作而已,等着下班后回家。

与百姓们的感叹不同,他们没有对陶鏴的演讲感到什么不可思议的。

大明的学者们胡思乱想,开始研究起神的存在,许多学者已经认为,世界有天道的存在,否则无法解释许多的巧合。

根据大气王气的发现,以及重量的测量,贺虎提出了新的假设,“先民认为,宇宙万物动态守恒,阴阳转化,那么世界上是否存在能量守恒呢,如何验证古人们提出的守恒定律?”

人们呼吸需要的是王气。

果然。

新点燃的煤油灯,光亮远远不如刚才的煤油灯,是什么原因,王玉功好奇了起来,他不停的摸索,最后发现烧制三仙丹的过程时,煤油灯的灯光会非常的明亮。

反正是厂里的东西,王玉功用起来并不心疼。

根据水在不同温度下,得出的最大密度,一米的面积质量为一公斤。

全新的单位,代表了社会文明的新起点。

白天还有一章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