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治河之策,庞大工程(2 / 2)

卫青将目光放在地图上,瞳孔一紧,惊呼一声:“这里是……”

“没错!郑国渠!”白墨没有抬起头,边写边解释,“在郑国渠的上游南岸开凿六小渠,以辅助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高地。此工程一旦完成,将可以塑造万顷良田!”

在后世,这一项工程被称为六辅渠。

白墨对这一项工程印象极为深刻,他当年的高考文综,就是考的六辅渠

“妙啊!妙!”卫青忍不住鼓掌,惊叹之色溢于言表。

“如果我没有记错,在去年,陛下通过了一项水利工程的奏章吧?”白墨一边说,一边书写,“如果我没有分析错,陛下想要开凿一天平行于渭河的运河,因此我建议,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注入渭水,长约200里,此工程在那一项工程的基础上将会多灌溉农田4500多顷,二者合力,可灌溉两万顷的良田!”

别看两万这个数字不多。

古代的顷和现在的差距很大。

古代1顷为50市亩,大约为现在的3.33公顷多,33333平方米。

按照一家百亩之田来看,这工程将直接造福近四万户,二十万余人。

“随之并行,我建议。开凿新的渠道,引黄入淮,引淮入长江,在淮河下游,围出一个大湖,蓄淮河之水。于大湖之下再引河流,灌入长江,泄淮河之水!”

这一个大湖,在后世被人们成为洪泽湖。

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它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来就存在一些小型湖泊,这是它的成型基础。

其次,多亏黄河夺道入淮,加大了淮河的水流。

因此,现在是洪泽湖出世的时候了。

“其次,于长江下游,纳山阴、会稽两县周围源之水为湖,用时约一年。完成之后,将会免会稽之民功劳之苦,甚至将得到两万顷可耕之田!安定四万户百姓。”

“最后,在黄河水流减缓的情况下,将之引入新的河道,进行分洪!自濮阳出发,使河道流经西汉故道与泰山北麓的低地中,距海较近,地形低下,行水较浚利。”

白墨起身,用木炭在地图上圈起来一片区域。

“开凿河道,穿过东郡、济阴郡北部,经济北平原,最后由千乘入海。”

讲完之后,白墨将手中的木炭随手一丢,闭着眼睛,一下子坐在了板凳上,倚着墙壁,喘着粗气道:“再补充一点!想要黄河减少泛滥决口的次数,在上游地区,一定要保持水土,也就是植树种草。让有司立刻查处恶意破坏上游森林之人。树可伐,但是要和孟子所言相同。”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保持水土,黄河无患矣。”

说完之后,白墨直接进行了全身心放松,不闻周围之事。

虽然记得大量的书籍,但是回忆起来颇费精神力。

不知何时,他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

也许是太过激动,或者是太过劳累。

这一项超级工程,以淮河为纽带,连接了黄河与长江,几乎已经是京杭大运河的翻版了。

只不过现在的条件比隋朝好了很多,有很多河流尚未改道,也没有断流。

并且,西汉人民对于水利工程可是极为热爱,实行起来更为容易。

卫青在这庞大的工程量的冲击下,已经说不出话来。

原本他就是希望白墨有一个可以缓解水患的方法,没曾想到,竟然引出来这么庞大的一项工程。

这如果真的完成,恐怕都功过大禹吧。

他已经预见,明天在早朝上提出来之后,文武百官那震惊失色的表情了。

甚至,他也已经预见平曲侯父子的下场了。

可惜,绛侯,条侯一世英名,还是毁在了纨绔后代的手中。

看了看桌子上的炭屑,又看了看桌子上的地图,卫青弯下腰,对着白墨,郑重一拜,道:“仲卿代黄河下游十六郡,百万民众,谢过掌柜!”

这一次,白墨没有吭声,

“呼,呼,呼。”

呼噜声从他的嘴里发出。

经过一天的研究酒曲,再加上讲述这么庞大的工程,他累的实在是不行了,直接靠在墙壁上,快速的睡着了。

卫青尴尬的看着眼前这一幕,给了文官一个眼神,这不许记录。

然后轻轻的走到外面,对着部曲挥挥手,让他们进来搬东西。

“你们几个,在这里好生照顾掌柜。明天他醒来了,你们再回府。”

“诺!”

安排好一切,卫青再一次将白墨饭馆中的那一张写满了字的桌子搬走了,带着文官,急匆匆的离开。

他现在需要去好好休息,方便明天一早充满精神的向刘彻汇报。

……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