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展望(1 / 1)

“好!好!好!”

在东暖阁内,响起爽朗的赞许声,这让在殿外候着的众太监宦官,无不是露出疑惑的神情。

从宣府镇哗变急递进京,天子就很少笑过,连带着乾清宫的氛围,一直都处在很压抑的状态下。

不管是在御前服侍的太监宦官,亦或是在御前轮值的大汉将军,一个个都变得格外小心翼翼,生怕触怒到天子。

可现在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了。

“皇兄,是有什么喜事,让您这般的高兴?”朱由检眉宇间透着狐疑,看向自家皇兄询问道。

“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喜事!”

朱由校嘴角微微上翘,将所持几封奏疏,递到了朱由检的跟前,“皇弟自己看吧。”

朱由检忙伸手接过眼前奏疏。

“刘若愚,将北地诸省的舆图,给朕找出来。”在朱由检翻阅之际,朱由校却伸手对刘若愚道。

“喏!”

刘若愚忙作揖应道,随即便朝一处快步走去。

坐在宝座上的朱由校,心情变好很多,一想到秦皇岛、天津、登莱等处的改变,朱由校脸上笑意更多了。

“皇兄,这卢象升、茅元仪、孙元化他们向京急递密奏,向您要银子,要人手,臣弟若是没有记错的话,您先前曾向他们都拨过内帑银吧。”

看完手中所持奏疏的朱由检,眉头不由微蹙起来,他不知道自家皇兄为何高兴,心中生疑的朱由检,遂看向朱由校说道。

“尤其是这个天津兵备道茅元仪,张口就向皇兄要200万两内帑银,甚至还要军备局调派一批人手赴津,整饬天津三卫诸事,本就是他该干的本职,遇到些问题就向皇兄呈递密奏诉苦,这不是臣子该做的。”

“那是皇弟不了解天津的情况。”

朱由校笑着站起身,快步朝悬挂起的舆图走去,“你们都先退下吧,皇弟你看,天津三卫的位置,其是北直隶境内运河的要衢,更是拱卫京城京畿的重要门户。”

在讲这些的时候,刘若愚等御前太监都低首退出殿内。

“而京城京畿的安稳,需要几处防线方能确保好。”

朱由校继续道:“通州、天津、保定与京城互成掎角之势,上述三地安稳,则京城京畿后方无忧。”

“朕在这几日向皇弟讲明宣府、大同两镇与蓟州、山海关两镇,彼此间存在的意义与联防关系,且在上述四要镇之间,还需有万全都司、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三河、遵化、三屯营、迁安、石门城等处作为补充,继而构建起完整的京畿北疆防务体系!”

“是。”

朱由检点点头道:“皇兄还说过,即便京畿北疆防务体系出现问题,哪怕治下武备松弛,疏于操练,可依托着现有的关隘要冲,想要坚守一段时日是没有问题的。”/apk/

“在此期间,朝廷一边积极调动大军,对从北疆防务突进的来犯之敌斡旋,一边可从通州、保定、天津三处传达调令,继而将兵马与粮草大批聚于北直隶,继而与来犯之敌展开血战!”

这就是最坏的打算。

听到这些的朱由校,难免在心底生出唏嘘,宣府镇哗变一事,别看朱由校表面没有说什么,甚至对于朝中的一些声音置之不理,不过此事对朱由校的影响很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在做事之前,没有将一切不利因素都考虑到,甚至做出对应的紧急预案,那多半的结果就是失败!

而像朱由检提到的这一情况真要出现了,在北直隶境内真打起一场仗,那么对辽战略将丧失施行的意义。

因为这一仗真打起来,将会对大明中枢财政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北直隶也会被打残,如此就使得地方有司对朝廷失去敬畏,而中枢对地方的掌控会进一步削弱。

也是因为联想到了这些,使得朱由校在过去几日,一直在调阅涉及京畿北疆防务,辽东前线防务的对应奏疏案牍,这是朱由校在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

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卢象升、茅元仪、孙元化先后向京急递密奏,言明他们在各自辖区的所作所为,甚至向朱由校奏请解决一些难题,朱由校如何能不高兴呢?

倘若是别人向朱由校奏请内帑银,朱由校连理都不会去理的,因为朱由校无法确保拨出去的内帑银,是否会被足额用到实处上。

但是卢象升、茅元仪、孙元化他们,甚至包括在京的熊廷弼、袁可立、孙传庭、陈奇瑜、韩一良、徐光启、焦勖、宋应星等一行人,只要是他们张口了,那朱由校是不带任何犹豫的。

因为朱由校清楚上述这些肱股栋梁,根本就不会去贪墨银子,他们都是纯粹的人,想要为大明社稷多做些实事!!

“说回天津。”

朱由校收敛心神,盯着眼前舆图,语气铿锵道:“在朕明确的对辽战略中,天津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天津是环绕整个辽东的要冲,向北可抵秦皇岛,继而通过海路转达觉华岛、宁远前线,而向东可至金州卫,向南则可直达登莱两镇!!”

“只要朝廷想对辽东展开全面攻势,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注重于陆上攻势,要将海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是在战场上取胜建虏的关键!!”

朱由检有些明白了。

卢象升、茅元仪、孙元化他们在各自辖地内先后向京急递密奏,那是因为自家皇兄所颁旨意,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太多了,而想要将所做诸事做好,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钱粮!

“辽东这块烂泥潭,朕一定要给它彻底铲除干净!”

在朱由检思虑之际,朱由校却眼神坚毅道:“不将辽东的新局面彻底打开,那么朝廷宝贵的财政收入,将会有大批被吸走,如此,就算朕在京做的再多,那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没有谁比朱由校更清楚,导致大明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从不是什么李自成,更不是什么多尔衮,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大明的中枢财政破产了。

无法从地方征收到足额赋税,面对连年的战争,频生的灾情,多发的起义……朝廷无法拿出银子来解决问题,继而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这才导致了甲申国难的发生。

而想要把赋税征收上来,那就必须要有底气才行,对于大明中枢而言,没有什么比直辖的强军要来的更直接!

毕竟大明的赋税重心一直以来都是东南诸省,可是在这片土地上却存在着太多的既得利益群体,想从他们的嘴里去夺肥肉,那他们是什么事都敢干出来的,所以单靠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底气才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