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回京(1 / 1)

大明风烟 寂海沉舟 1534 字 8个月前

胡概道,“我是山西巡抚,大明特使,你是大同总兵,若是阿鲁台现在派人就杀了咱们,朝廷必然要派人彻查,那他的阴谋就彻底暴露了,所以阿鲁台明知咱们目睹了战况,也只是派人传话威胁,而不敢动手。”/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最终,胡概考虑再三,重新提起笔,国事为重,他还是决定直接向皇上上书!

合上奏疏,胡概交给郑亨,“八百里加急,速递朝廷!”

“是!”

可两人都没想到,大同自京城八百里加急,两三天一个来回的路途,却是足足等了半个月,转眼便到了洪熙元年的五月初五。

这天傍晚,郑亨手持一封书信匆匆而来,“大人,京城来信!”

“哦?”胡概急忙起身,可看到他手里的书信却是一愣,迟疑几息,伸手接过,见信封上只写“胡概亲启”四个字,再无他字。

他皱着眉头翻过来,封蜡完好。

见胡概迟疑,郑亨问道,“大人,有什么问题么?”

胡概道,“鞑靼之事我是直接上书皇上,若是朝廷来信,必然是圣旨,可这却是一封私信,我在京城并无旧识,会有谁人给我写私心呢?”他想了想,问郑亨道,“送信之人呢?”

郑亨道,“他已经回去了,说是大人亲阅就是。”

胡概闻言更是狐疑,他拆开信封,只见里面只有寥寥两行,意思是要他收到信后速速回京,鞑靼之事未言片语,而落款居然是通政使司通政使黄淮。

“黄大人?”胡概更是疑惑。

不由得他不疑惑,一是因为黄淮这个通政使,他只闻其名,根本就没见过,更谈不上熟悉,二是因为按照朝廷规制,奏疏一概由通政使司收集,然后分类交给司礼监,再由司礼监交由皇上亲阅,皇上看过之后,重要的奏疏要么直接批示,要么唤内阁商议,其余的由司礼监交内阁批红,最后再由司礼监盖印下发。

所以自己的奏疏无论合适不合适,都不是黄淮他这个通政使能随意处置的,况且还是落款的私信。

郑亨问道,“大人,信上说了什么?”

胡概放下心思,“哦,要我速速回京。”

“回京?”郑亨一呆,“大人,什么时候动身?”

胡概道,“这可是通政使司通政使黄大人亲笔,自然是不能耽搁,明日一早我便动身。”

郑亨看过,无奈道,“既是如此,末将这就为大人准备行囊。”说完想了想又道,“大人,几月相处,末将......末将还真有些舍不得,您入京为官之后,若是以后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可一定要记得写信告诉我呀,说不得我还能出上力。”

“入京为官?”胡概诧异地看着他,“郑将军为何说我此去京城是为官呢?”

郑亨疑惑,“前有上书发现阿鲁台阴谋,后有京城来信,如此大功,除了平步青云,还能有什么?”

胡概道,“难道你忘了我之前所言了么?”他指着郑亨手中的书信,“若是升官,自然是吏部文书,怎么可能会是通政使司?而且还是黄大人亲笔所书?”

“这......”郑亨一想也是,一时语塞,忽然想起阿鲁台派达巴拉干的传话时胡概的分析,心中一惊,“难道真如大人之前所料?”

胡概摇摇头,低头沉吟一下,抬头看着郑亨,郑重道,“郑将军,临走之前,我有几句话,你须当谨记。”

“大人请说。”郑亨道。

“第一,当日三峰山上看到的情景,就如你当日所言,从今天起就烂在肚子里,谁也不能说!”

郑亨这就有些不明白了,今日自打他进了这大堂,胡概的话他就没听明白多少,此刻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人,之前末将劝您不要上奏实情,现在你都已经将实情上奏了朝廷,如何还要不与人说呢?”

胡概慢慢坐下,沉思几息,抬头看了一眼郑亨,“我给朝廷的那封奏疏,皇上必然是没有看到。”

“没有看到,这怕是不可能吧。”郑亨不相信。

“奏疏上达,首先便是通政使司,而这封信却是黄大人的私信,也就是说,那道奏疏他并没有交给司礼监,而是直接写信要我回京,所以三峰山下的事情皇上并不知道。”

郑亨听完想起胡概写奏疏之前的话,立刻知晓了其中利害,“大人放心,三峰山末将就当没去过,三峰山下发生的事情末将也没看到过。”说完指了指黄淮的书信,“这封书信,末将也从未见过。”

“好!”胡概又道,“第二,阿鲁台既然另有用心,你作为大同镇守总兵,当注意鞑靼行踪,但有异常,需立刻上禀朝廷。”

郑亨道,“大人放心,此系军国大事,末将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胡概就收拾好行囊,带上几个随从,骑马离开大同府,去往京城。

大同离京城不过四五百里,最多三四日便能抵达,黄淮的书信既然是说速回京城,胡概自然是加紧赶路,途中不表。

第三天,胡概一行就已经到了京师城下,不过此时已经将要酉时,太阳西斜,就要下山了。

他顾不得欣赏大明京师的繁华,不敢多做迟疑,速速入城。

因为在京师没有住所,胡概带着随从来到了专供地方官员临时居住的馆驿,未免城内暮鼓敲响,他放下行囊,吃了便饭,稍稍歇息,便打听黄淮府邸,因为还是山西巡抚,馆驿主事不敢怠慢,专门安排轿子,送胡概来到了黄淮府上。

此时黄淮正在府内,闻听下人通禀胡概前来,立刻命人带胡概进府。

胡概进得堂来,恭敬见礼,“下官见过通政使大人!”

他这还是第一次见黄淮,只见他须发皆白,放眼众多京师重臣,年岁都可谓独树一帜。

但是此人来头可是不小,从朱元璋起就已经入朝为官了,到如今的朱高炽,已历四朝了。

他还曾因是建文帝重臣,被朱棣定为“二十九奸臣”,而且排位相当靠前,可最后却还是做了永乐一朝的内阁首辅,后因在汤宗处置奉天殿刺驾案时,被朱棣猜忌有意维护建文旧臣而被贬回乡,朱棣驾崩之后,才又不服老复出,仗着之前的功绩,这才做了通政使司的通政使,虽与之前的内阁首辅地位上不可同日而语,但单单从权力上说,可比之前仅仅是“谋士”定位的首辅强多了。

“胡大人,三日便自大同到了京城,这一路辛苦了。”黄淮还礼,他也是站着,却未见请胡概就座,招呼下人奉茶的举动。

“黄大人亲书,下官不敢怠慢,日夜兼程。”胡概道。

只见黄淮微微笑了笑,朝堂外看了看天色,“胡大人,现在暮鼓将响,时辰有些晚了,本官也就直言了,于你的信的确是我所书,但要你速速进京的可不是我。”

“哦?”胡概诧异。

“是内阁首辅杨士奇杨大人要你速速进京!”黄淮直接道。

“杨大人?”胡概闻言明白过来,自己的奏疏原来是黄淮直接拿给了杨士奇。

只是私扣奏疏,这可是大罪,杨士奇即便是内阁首辅,也不应该这般做呀。

只听黄淮又道,“胡大人,这里本官就不留你了,你即刻去往杨大人府邸,他已经等了你三日了。”

“是!”胡概拱手,“黄大人,下官这就前去,告辞!”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