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政局,与后世大不相同。
自从老朱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之后,中书省也就不复存在。
老朱一个人独权大揽。
开始的感觉还很不错,但很快,比生产队的驴还能干的老朱,也被堆积如山的奏折,和整日整夜都处理不完的公文、国事给压垮了。
即使老朱不要命般的工作,为了防止自己遗忘了什么事情,甚至在卧室和书房贴满了一条条便条,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可还是干不完!
根本不可能干完!
最后,老朱也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开始设置大学士作为顾问,帮着处理朝政。
同时,也有了通政司衙门。
洪武年间,通政司还不是后世的摆设,反而地位极高。
通政司有权将各种奏章分解、整理、再呈送到皇帝面前。
当杨士奇和朱高煦率领一众锦衣卫,赶到通政司的时候,里面正忙得热火朝天。
大量的奏章正在被分门别类,分成了许多类别,每一类都堆积如山。
有人高喊道:“都动作麻利点,所有的奏章,今天要全部处理。”
“最迟明天上午,就要全部呈交吴王殿下。”
杨士奇带着一众锦衣卫走了进去。
那名官员明显不认识他,见状立即斥责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闯通政司衙门?可知这里是朝廷重地,擅入者死罪!”
杨士奇未穿官服,只着便衣,他以手轻轻拉了拉衣领,稍作整理,正声道:“翰林院侍讲学士,杨士奇!”
此言一出。
通政司内的官员,人人变色。
杨士奇由一介布衣之身,得吴王器重,举荐为官,受陛下亲封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一步登天。
这已经成为大明官场的一个传奇故事
凡京中官员,无一人不曾听说。
有人嫉妒,有人羡慕……有人感叹命运的不公,自己为何就没有遇上这种好事……
只不过,自那之后,杨士奇一直在吴王府中办事,并不与朝中官员打什么交道。
大家都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此际骤然听到他的名字,通政司的官员们,在短暂的惊愕之后,便立时露出笑脸相迎。
“原来是杨侍讲大驾光临,失敬!失敬!”
通政司官员尽皆抱拳拱手行礼。
“却不知杨侍讲前来,有何贵干?”
一名官员上前道:“莫不是吴王殿下的身体好,可以处理政务了?”
他弯腰打着笑脸道:“呈送奏章,乃是通政司的职责。”
“又岂敢有劳杨侍讲亲自跑一趟?”
杨士奇淡淡道:“谁告诉你,本官是前来取奏章的?”
云淡风轻的话,落下时却有若惊雷。
那名官员一愣,忙道:“那卑职就不知,杨侍讲前来,有何贵干?”
他其实亦是一名五品官。
论品级并不比杨士奇低。
但谁都知道,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可不能按一般的品级来算。
巴结讨好的时候,称一声“卑职”,实属正常。
这名官员虽然在通政司办事,也听从了朝廷上一干文官的建议,不给吴王殿下递呈奏章。
然而,当着杨士奇的面,却不敢有半分不敬,反而竭力讨好。
“杨侍讲若有什么事要办,尽管吩咐便是,只要卑职力所能力,一定要办。”
“好啊,我们是来砍你们的脑袋的!”
一道脆生生又略带童稚之气的声音,骤然插嘴道。
朱高煦抱着宝刀,威风凛凛的看着屋内众人。
通政司官员皆是面容失色。
一名官员斥责道:“哪里来的小娃娃,通政司是朝廷重地,岂能容你随意撒野?”
虽然这名看上去十二三岁的孩子,是随着杨士奇一起来的。
但对方既然说出了那样的话,他也就不怕撕破脸皮。
杨士奇微微笑道:“他是燕王殿下二子,陛下的皇孙。”
那名官员顿时神色大变,惊恐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原来以为这个孩子是杨士奇的晚辈,却不料竟是龙种皇孙,顿时被吓住了。
另一名官员上前道:“不知我等为何犯了何法,杨侍讲为何要杀我等?”
“况且,通政司并非翰林院隶属下司。”
“通政司的事,还轮不到翰林院来过问,杨侍讲恐怕也没有权力杀我等吧?”
杨士奇冷冷正声道:“非是我要杀尔等,而是大明国法要杀尔等!”
“今日献王殿下来吴王府上,特意向吴王告知,这段时间以来,百官所上的奏章,不在少数。”
“可通政司却自做主张,将奏章都压下来不报。”
“却不知是否有此事呢?”
说话间,他的目光,落在旁边那一叠叠堆得如小山一般的奏章上。
献王殿下向吴王殿下告状?
这是怎么回事?
通政司内的官员,一个个惊得合不拢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献王殿下,不是支持他们的吗?
不是说压着奏章不报,就是献王在背后鼓动的吗?
怎么献王殿下还跑去给吴王殿下告状了?
这算啥?
背刺吗?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