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便曾赏五千万宝钞,相当于大明两年的财政收入。
如此手笔,不可谓是不大了。
虽然后面的大明宝钞近乎变成了废纸,但老朱发赏赐,还是早期。
那时候的大明宝钞,还是挺值钱的。
办大明银行,印制并发行新版宝钞……这是大事,前所未有的大事。
将这件事办好,无异于打了一个大胜仗。
甚至比打大胜仗的影响更深远,意义更重大!
这件事做成功了,当然要重重赏赐一个相关的人员……从银行的柜员到印制宝钞的技术人员,都应该论功行赏。
要给大家发奖金!
如此才能聚拢人心。
以后要办事的时候,下面的人才会更加卖力。
要不然,那就是我才拿三千块一个月的工资,凭啥给你拼死拼命干活?
光靠杀头,光靠威压,可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
磨洋工摸鱼这种事,是大面积大范围的,还真不好去责罚谁!
唯有给他们重赏,他们才会真正用心尽力。
不发军饷的军队,注定打不了胜仗。
任你如何严酷威逼,都是枉然!
但朱允熥还真将这事给忘了。
从后世穿越而来,他至今仍有少许的不习惯。
两处思维在脑海里面打架,又整天忙着朝堂上的权斗,各种刀光剑影,明争暗夺,适应新的生活,以及于遗忘如此重要之事。
杨士奇和姚广孝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杨士奇从一介布衣,一跃而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一步登天,这本身就是天大的恩赏。
姚广孝则是想改变天下的人,什么赏赐之类的……他一个和尚,连肉都不吃,女人也从来不碰,给他金银财宝有什么用呢?
但下面的人不一样。
眼巴巴的跟着吴王殿下做事。
自以为事情办成了,吴王殿下少不得重重赏赐。
结果,啥都没有?
这让下面的人怎么想?
恐怕从此之后,吴王刻薄寡恩的名声,就要不径而走了。
对他执掌大明江山,收拢天下人心,都极为不利。
然而,这件事,杨士奇和姚广孝还不真好向他提起。
毕竟,他们本身也是最重要的参与人。
提起来多少有点为自己邀功请赏的意思。
再则,在他们看来,以吴王殿下的才华能力,肯定不会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忘记。
吴王没有下令赏赐,必定有其用意,只需要耐心等着就是了。
也唯有老朱看得清楚,才透过给吉垣一笔价值不菲的赏赐,来提醒朱允熥。
你宝钞都印了那么多,不要忘了赏赐身边人,给你办事的人!
接下来,他还要去大明军事学院担任院长。
对待那些勋贵功臣,都督武将,也需要恩威并施。
对于一个已然监国,即将被立为储君,继承大明江山的人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自古以来,储君便需要一个“厚恩”的名声。
储君往往会比皇帝更大方,给下属们更多的恩赏。
这当然是刻意表现出来的“人设”。
朱允熥如今也处在这个位置,同样需要这样的“人设”。
另一方面,老朱挑选吉垣,还有其另外的用心。
之前他出言试探,悄悄传密令,如今再来……
想到这里,朱允熥拿定了主意,道:“你明天去吉垣府上,给他送去二十万新钞。”
“跟他说,公公这段时间辛苦了,本王都记在心里呢。”
“皇爷爷赏了他十万新钞,本王也赏他十万新钞,以慰吉公公之功。”
老朱要试吉恒,要用他,朱允熥也就顺着打配合了。
赵瑞微微一怔,面露吃惊之色,没想到吴王殿下会给一名太监如此之重的赏赐,但他什么都没有问,弯腰道:“是!”
“还有!”朱允熥又道:“你再去告诉杨先生和道衍大师一声。”
“这段时间,大伙儿都辛苦了。”
“如今大明银行和新版宝钞,皆大获成功,这全赖大伙儿上下齐心,奋力办事,方有此功。”
“让杨先生和道衍大师,列一份有功人员的名单,评定好功绩,呈报上来,咱要论功行赏。”
顿了一顿,继续接着道:“还有吴王府里的人,是你在管着。”
“你也列一份名单上来,给大伙儿评评功绩苦劳,咱也有赏。”
按这个时代的规矩,每次大肆封赏的时候,讲究普及所有人。
皇帝大赏功臣和宫女太监时,即使是皇宫里面的所有猫儿,狗儿,都有赏赐。
甚至就连老鼠,也要在老鼠洞前放一点赏赐的食物。
这就叫“皇恩浩荡”!
帝王的恩德,广泛施于所有的臣民,不遗露任何一个角落。
至于后面再去灭老鼠,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朱允熥如今虽然不是皇帝,却已是监国,众人眼中未来的大明皇帝。
他也应这般行事。
“谢吴王殿下!”赵瑞连忙跪下去行礼拜谢。
毕竟,他也是吴王府的人,还是管家。
朱允熥重赏吴王府所有宫女奴婢侍卫,第一个受赏的人,就是他自己。
“起来吧!”朱允熥挥了挥手,笑道:“本王今日唤你来,还有一件事。”
“本王看你办事用心,行事谨慎,是一个可用之才。”
“一直呆在本王的吴王府里面,未免有些屈才了。”
赵瑞一听,连忙再度跪了下去,磕头道:“殿下,奴婢愿意一直在殿下身边侍候,还求殿下……”
不待他说完,便被朱允熥打断,笑道:“本王又没说要赶你走,你怕什么?”
赵瑞抬起头,神色明显放缓了许多。
朱允熥看着他,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异样。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在用人上,他都是尽量用的历史知名人物。
原因无他。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些人的能力和本事,用他们几乎就是零风险,根本不用怀疑他们的能力。
然而,世间真的只有那些人才了吗?
未必!
一县之才,足以治国!
高祖刘邦以沛县人才为班底争霸楚汉。
光武帝刘秀用南阳人才光复汉朝。
曹氏家族主要依靠谯县人才,三分天下有其一。
老朱打天下,驱逐鞑虏,建立大明,大明的功臣,便以淮西人为主。
淮西二十四将,个个都是老朱的家乡人。
难道天底下的人才,都集中到淮西了吗?
别的地方,就没有人才了吗?
这当然不是,也不符合基本的自然规律。
只不过,在淮西的这些人,他们运气好,有老朱这个好老板带领,跟着也就干出一番功绩。
成为夺取天下,治理天下,青史留名的人才!
倘若夺取天下的不是老朱,而是其他人。
那尽出人才的地方,就不是淮西,而是江西,又或者湖湘,再或者苏杭等等。
人才重要,平台更重要!
有合适的平台加以培养,一县之才,便足以治国!
然而,站在朱允熥的角度,既然熟知历史,那便尽量利用这个优势,直接用历史上的知名人才。
毕竟,靠自己的火眼金睛去识别人才,这很困难,要承担不小的风险。
没有道理丢掉现成的“外挂”不用,自己为难自己的。
只是历史人才终究有限,也有其局限性。
他要发展科技,带领大明走进工业时代,有时候也必须自己去发掘人才。
比如,眼前的赵瑞。
“本王打算注资三千万两白银,成立大明制造局,令燕王之子朱高炽主管。”
“但他毕竟年幼,这么大一笔钱,只不能由他一个人掌着。”
“本王看你办事用心,为人谨慎,决定派你去协助他,也监督他,管好这笔钱。”
赵瑞满脸震惊,旋即脸上浮现惊喜之色,连忙磕头道:“谢吴王殿下!”
说话间,他已是激动不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宫里的太监,都清楚外放去管事意味着什么。
说是一步登天,也丝毫不为过。
何况还是注资三千万两银子成立的机构,权位之重,可想而知。
虽然吴王说主管者是燕王之子朱高炽,可他身为吴王特派,专门去管钱袋子的人,地位之高,也不待多言。
更别说吴王不是还说了吗?他还有监督之责!
赵瑞又岂能不喜?
“行了,好好准备一下吧。”朱允熥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
这等天降之喜,任谁都会激动万分的。
朱允熥再度叮嘱道:“为了成立大明制造局,本王将大明银行能贷款的钱,都给掏空了。”
“本王身上担着天大的干系。”
“大明制造局,关系着大明的未来,关系着天下的未来,你一定要认真办事。”
“干好了,不光是本王会重重赏你。”
“而且,你赵瑞也会在千秋史书留下名字。”
“干不好,本王第一个砍了你的脑袋。”
太监们没有后代和家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反而很在意自己的身后名。
光宗耀祖这个四字,自古便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而于太监而言,没有后代,身后名便是光宗耀祖。
赵瑞重重磕头道:“请吴王殿下放心,赵瑞必竭心用力,配合世子,誓死也要将大明制造局办好。”
……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