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草原新神朱允熥,文章署名朱元璋!(1 / 2)

退位让贤 姜阿山小树 4363 字 1个月前

分而治之。

看起来只是很简单的四个字。

但真正要在草原上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此前的历朝历代,并非不明白分而治之的道理,而是他们做不到。

因为要做到这一条的前提,是要让草原诸部落都臣服。

历史上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出征,虽然打得草原部落狼狈窜逃,乃至匈奴整体北迁。

但逃亡与臣服,可不一样。

唐时李靖出征,灭掉东突厥后,便采取了拉拢归化草原的策略,对原来草原统治,加以扶植。

这样可以省很多麻烦事。

将草原部落划地分而治之,虽然可以近乎完美的解决草原部落侵犯中原的问题。

但它实际上,又是最为困难的方案。

如果不是大明新军几战打出赫赫威名,让草原诸部落不敢与之为敌,全部前来会盟。

若要像从前那样,派遣拿着冷兵器的骑兵,一支支部落去打服,那即使是大明举倾国之力,恐怕也要打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行。

草原部落能不能全灭或全部臣服不一定,但大明自己肯定也是半残了。

长期战争的消耗,是非常惊人的。

也只有用热兵器装备起来的大明新军,才能凭借其恐怖可怕的战力,让草原诸部落自知不可力敌,主动臣服会盟。

这才有了在草原上实行分而治之的基础。

否则,便只能像历史上的清朝那样,一块一块地方逐步征服,再分治了。

随后,各部落首领开启了划定各自部落疆域范围和边界的“口水大战”。

就这样,经过几天几夜的激烈争吵,几度有部落首领愤而爆起,直至动手打人。

但最终,在张辅和朱能的多番调解,威胁,压迫,利诱下,新的草原势力范围和疆域边界划定,还是出炉了!

为了更好的分割草原,在占地较大,人口较多的大部落里面,又进行了二次划分。

给大部落下面的各个小部落,也分别划定了不同的势力范围。

这是钳制大部落的手段之一。

必要的时候,便能鼓动下面的小部落反抗。

以夷制夷,永远是最佳的办法之一。

而且,这种办法就和推恩令一样,大部落首领明知有毒,却不得不分。

因为下面的人,自己就会争起来。

艰辛的疆域谈判结束。

大帐内,张辅和朱能端起了酒杯。

“诸位,幸赖皇太孙殿下之福,草原诸部落终于划定好了各自的疆域,有了清晰明了的边界,从此之后,草原将永世和平,再无战乱与纷争,让我们一起为此干杯。”

众部落首领也一齐端起酒杯,皆是一饮而尽。

划分疆域,当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有人欢喜有人愁。

但既然已经在朱能和张辅的见证下划定,此时自然也不会再吵什么。

至于回部落后该如何处理,又是另一回事了。

就在这时。

又听张辅笑道:“大家都进来吧。”

声音落下,便见外面走进来几十名身穿大明官服之人。

众部落将领正疑惑之际,只听张辅解释道:“太孙殿下担心有人不守诺言,特意派来了使臣。”

“他们会随诸位一起回来你们的部落,帮助诸位确定各部落的疆域范围,确立边界,保证咱们今日即将签订的契约能得到遵守执行。”

“大明朝廷派他们前来,也是为了维护草原的和平与稳定,替弱小受欺凌的部落主持公道。”

“今后,凡是有不遵守今日所立之契约的,大明必将出兵讨伐。”

“屡犯不改,破坏草原和平的,灭其族,诛其部落!”

这才是朱允熥对草原“分而治之”的釜底抽薪之策。

派遣流官!

……

众部落首领惊得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原以为此事之后,大明的势力,就会从草原上撤离。

却没有想到,张辅和朱能的新军都还没有撤呢,大明朝廷竟然派出官员来了。

不过,也有许多部落首领欣喜若狂。

此前虽然划好了疆域和边界,但对方是不是真的认,那还真不一定。

草原上最大的规矩,便是谁的拳头大,听谁的。

尤其是那些分得较多疆域的小部落,此际更是忐忑不安。

大明军队一撤,划定好的疆域,还能作算吗?

如今,大明朝廷派官员前来监督,让他们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去。

“欢迎大明的使臣!”有部落首领兴奋大喊。

其他部落首领,不管是高兴也罢,难过也好,此际也都只能表态欢迎。

“欢迎大明的使臣!”

“欢迎大明的使臣!”

……

张辅和朱能淡淡笑着。

还是太孙殿下厉害啊。

在此之前,中原王朝不是没有想过派流官前来管理草原。

但游牧部落的风俗习惯,让朝廷派来的官员根本无从下手去进行管理。

他们无法在这里设置衙门,招募衙差办公,也无法在牧民与牧民发生冲突时,去代替他们的首领介入调解,问案审案。

哪怕部落与部落之间发生冲突,他们也难以处理,更不能以官员身份去判定对错是非,收税更便更不可能了。

流官管理草原,显得多余且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被各草原部落视若无物,损害朝廷的威严。

但太孙殿下的办法,是流官完全不介入草原部落内部的事务。

仅仅是作为一个见证人,监督部落之间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划分。

谁越界了,他们上报大明朝廷便是。

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用管了。

置身事外,便能维持自己超然的身份。

朝廷对草原也有了严密的监控。

一旦有变,立即出兵讨伐。

随后,张辅和朱能便令人斩马,歃血为盟,让众部落首领对着长生天起誓。

至此,整个草原被分成了四十九个区域。

各区域之间,都有清晰明确的界线。

各部落都只能在自己的疆域范国内放牧,再不得越界。

中原王朝对草原的控制,也达到了空前。

虽然草原上的基层统治,暂时仍然由各部落自己掌握。

但四十九个区域,却不断有朝廷派遣来的流官,进行考察,巡视,监控。

草原上再也没有了特别庞大的部落,自然也无力再侵犯中原。

与别的地方派遣的“流官”不一样。

前来草原的流官,还承担着另一个责任。

那便是在草原上传播新的信仰。

草原底层民众的生活太过困苦,远比中原百姓苦得多。

他们需要精神支柱,才能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

另一方面。

有了信仰,他们便会整天在家里祈祷,而不会想着去征战四方,侵略别国。

这亦是朱允熥为平定草原而制定的另一项重要策略——树立新神!

只是和“分而治之”的顺利推行不一样。

传播新信仰的措施,刚一开始,便走上了“邪路”。

草原民众虽然很快接受了新信仰,但他们最信仰的神灵,却并不是传统宗教里面的神佛。

而是“九霄玄璇大掌教阴阳总御慧光普照元灵妙化仁德广施伏妖卫道至圣帝君”,即朱允熥!

没错。

大明皇太孙朱允熥,渐渐成了草原民众最虔诚信仰的“神”。

有关他的事迹,越传越离奇。

身世来历,更是编造得非同凡响。

皇帝的嫡孙,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幻想……必须得是天帝之子,至高无上的天尊,长生天的儿子……

慢慢地,草原上家家户户都开始拜朱允熥。

给他上的尊号,也越来越多。

连带着张辅和朱能,也成为了朱允熥这位“九天玄璇大掌教”的左右护法。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草原平定之后,草原与中原的往来变得频繁。

《大明日报》上刊登的内容,在草原上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草原民众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不相信报纸上那些事迹,变成了完全相信,并越来越觉得太过神奇。

也就越来越认为,朱允熥一定是真神转世,九天帝君临凡,长生天的亲儿子……

若非如此,他怎么可能做出那么多匪夷所思之事?

若非如此,为何经过他训练的大明军队,竟有那等恐怖战力?

去传教的人,也适时顺应百姓们的想法,将朱允熥吹成了神灵。

于是乎,草原民众彻底信了。

世间唯一活着的,尚在人间行走的神,长生天的儿子,便是大明的皇太孙朱允熥!

对此,后来得到消息的朱允熥,亦是惊得目瞪口呆。

但想要阻止,却也来不及了。

草原民众对他的崇拜和信仰,早已深入骨髓,最后也只能听之任之。

何况,这也不是一件多坏的事。

在此之后,朱允熥随便说一句话,都会被奉为“长生天的令谕”,草原上再无人敢违反。

这些都是后话。

……

一切议定完毕,张辅和朱能便命令士卒斩马为誓,令诸部落将领歃血为盟。

接着,签定划分疆域和边界的血书契约,再一同在长生天的见证下发誓。

至此,草原四十九部落的疆域正式划好。

随后,张辅和朱能令草原各部落分别派出人马,于狼居胥山的山顶,修筑祭祀天地的祭坛。

第二日一早,晨光初现之时,嘹亮的号角声响起。

新军全体将士整齐列队。

随张辅和朱能一步一个脚印,缓步走上狼居胥山。

红日尚未升起,朝霞微聚,在天穹轻描淡写出少许色彩。

狼居胥山下,十几万草原部落的铁骑,亦按照早已布置的要求,分别列阵。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