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谣言!灵堂前的斗争!准奏!(1 / 2)

皇帝驾崩,丧礼有条不紊的举行。

除了五旅新军进金陵城驻防,刑部、应天府、锦衣卫,皇城兵马司也加强戒备之外,京城风平浪静。

朱允熥早就被立为储君,并主政了相当长的时间,大权在握。

如今顺理成章的继位登基,主持老皇帝的丧事,也无人敢站出来挑战他的权威。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

平静的水波下,已是暗流涌动。

首先发酵的一条消息,是有关老皇帝的死因。

有民间谣言,说老皇帝是被储君朱允熥给活活气死的。

据说老皇帝当日气得拿枪持剑,要杀了朱允熥。

因为年事已高,一时禁受不住,最后竟活活气死了。

这个谣言,也可谓是有鼻子有眼,绘声绘色。

老皇帝如何生气,如何从大明科学院杀到东宫,又如何拿刀检要打杀朱允熥,再如何气死……

当然,传言毕竟是传言。

传出后,总有人添油加醋。

然后,便有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版本。

有说老皇帝是被活活气死的,还有说老皇帝是被太孙殿下事先安排的杀手给杀了,还有说是太孙令太医下毒,毒死了老皇帝的……

私底下,民间百姓甚至在为不同的流言版本而争论不休。

各人都说自己的版本,才是事情的真相,争得面红耳赤。

除此之外,还有更离谱的版本。

说的是太孙殿下看上了西市出名的美人,邀请其同车回东宫。

后来老皇帝也知道了此事,看到美人,惊为天女,便想要据为己有。

美人不从,太孙殿下也不愿,最后爷孙相争,太孙殿下向爷爷下了狠手!

自古红颜祸水,祸国殃民,莫过于此。

这个版本,虽然离谱,却正中一些人的八卦心思,传播范围也很广。

围绕它还有很多变版,甚至香艳传说,这就不必一一道来了。

在这些奇奇怪怪的谣言四散传播之时,另一则谣言也不胫而走。

有消息称,老皇帝并没有驾崩。

皇宫灵堂里面停放的尸体,并不是陛下的遗体,而是从刑部大牢里拉来的死囚。

老皇帝其实是被新皇帝给囚禁在皇宫的后宫里面了。

故而新皇帝才给老皇帝的遗体戴上面具,不让人看其真面目。

给老皇帝看病的太医,给遗体洗沐的宫女太监,也都被新帝关进了后宫。

皇宫的后宫已经连夜砌墙,与前面的宫殿隔离开来了。

对于这则传闻,老百姓们相信的人反而不多。

一是内容太过于离谱了,二是还不够离谱。

过于离谱是因为朝廷都已经诏告天下,全体臣民都要披麻戴孝三日,这老皇帝驾崩的事,还能有假?

真拿朝廷的政令当儿戏呢?

拿文武百官都当傻子呢?

不会,绝对不会。

就是给老皇帝遗体戴面具的事,老百姓也大都不信。

不够离谱的是,这个故事,没有爷孙抢“美女”的故事离奇,香艳,刺激……说起来也没有啥意思。

一些自认聪明的人,更是对其嗤之以鼻。

嘲笑该故事漏洞百出,不值一驳。

太孙殿下夺位成了新皇帝,怎么可能还留着老皇帝,心软不杀,只将其囚禁呢?

如此妇人之仁,岂能成大事?

不靠谱,太不靠谱了!

肯定是瞎编出来的。

……

种种谣言,事关宫廷秘闱,百姓们最是乐意八卦传播。

再加上仿若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这些谣言的传播。

数日间,谣言便传遍了金陵城,并向着外面扩散。

此时的朱允熥,仍在灵堂里守灵。

依礼制,孝孙三日不能吃饭,不能理事。

当初,前身就是因为在朱标丧礼上,在守灵的时候,受吕氏指使,找老朱说自己饿了,要东西吃,因而被老朱认为“不孝”,从此厌恶。

帝王驾崩,要求则更严格。

依礼,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三日不食。

啜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不食菜果。

意思便是君主驾崩,天下人在三天内都不能吃东西,只能早晚各喝一溢米的粥,不能吃任何菜和水果。

这便是儒家的礼。

要求十分严格。

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半大孩子而言,饿着不吃饭,自然十分难以忍受。

事实上,即使是成年人,虽然能忍饥挨饿,可长时间不吃东西,便很容易造成低血糖。

低血糖若是不马上补充糖份,严重的会昏厥,甚至死亡。

很多人以为,饿死一个人需要七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不给东西吃。

实际上,这个说法虽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但至少是非常不严谨的。

每个人的身体体质不一样,有些人挨饿后,血糖会迅速下降,直至因低血糖而昏厥,若还不补充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糖的食物,就有可能死亡。

这就会出现仅仅饿一顿,也将人给“饿死”了的情况。

如果此人本身有糖尿病的话,其死亡的概率,更是会大大增加。

只不过,古人并不懂这其中的道理,只会认为此人是突发疾病而死亡。

若是死在父母亲人的丧礼上,更会赞美他是太孝顺了,悲伤过度,才随父母去了!

朱允熥如今早已不是前身,自然早就找到了解决之策。

之前吕氏的葬礼上,他虽然哭得惊天动地,但饿却是一顿都没饿着的。

只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偷偷吃就行了。

虽然孝子要守灵堂,但中途总有需要离开片刻的时候。

诸如,人有三急。

如今老朱又没有真的驾崩,他也不可能让自己挨饿。

至于说不理事。

礼制的规定是,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士大夫言公事,不言家事。

王事是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亦泛指军国大事。

这里的国事,则是说一般的朝廷事务。

说白了,朝廷内紧急重要的事情,仍然正常处理。

只压下一般不紧急不重要的事务。

毕竟是身为君主,不可能真的不理事。

官员更是仍要正常办公。

朝廷大员也皆在灵堂守灵,办公的时间很短,只处理紧急事项,普通公务暂且先放下。

三日时光,一晃即过。

哪怕是帝王之尊,小殓的时间也很短。

毕竟,尸体放在外面会腐烂发臭,必须要尽快入棺。

正式入殓前,工匠献上了这三日加急打造的黄金面具。

朱允熥拿起面具,正要给遗体换上。

就在这时,下面突然响起一道声音:“慢着!”

声音清冷,湛湛如金石相击。

朱允熥转头望去,出声之间,竟是礼部尚书陈迪。

祭天、祭祖,皇家婚丧礼,正是由礼部负责,连灵堂怎么布置,百官皆如何行礼,皆由礼部决定。

见到是陈迪,朱允熥停了下来。

其他官员也皆是露出了惊讶之色。

在场不乏饱读诗书之人,除了武将勋贵外,文官们对儒家的丧礼制度,皆了如指掌。

依礼制,此时不应该中断才对。

可无缘无故,陈迪又为何出声喊住呢?

众人眼神诧异,唯有朱高煦的脸上,露出一丝惊喜之色。

陈迪向前走了几步,自人群中迈出,拱手一拜,弯腰道:“皇上,臣蒙先帝恩典,提拔重用,至有今日,位至礼部尚书。”

“臣虽下愚,却无日不思报效国家,报效先帝。”

“奈何人力有时尽,以臣之愚,纵竭尽心力,亦不过墨守成规,终难有大作为,有负先帝所望。”

“而今先帝龙驭宾天,臣乞皇上怜见,允臣再望先帝遗容一眼。”

朱允熥的脸色,顿时沉了下去。

他这几日虽然一直在灵堂里守灵,但也并非对外界之事一无所知。

仍然会抽出一点点时间,在内室里秘密听心腹汇报重要的事。

当然,为了遵循孝道的规定,除了调兵进京布防,以及关于先帝后事如何处理的圣旨外,确实没有因一般的事情去召集官员,发表意见。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