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殿前辱骂本侯,该当何罪?(2 / 2)

章启林忙道,“是,陛下所言甚是!”

这是怕贾琮不知前情,泰启帝这才以这种方式告知。

贾琮看完之后,又将关键部分细细看了一遍,边看的时候,边在思考,皇帝如此急迫地将他宣召进宫,据他所知,昨夜章启林这个内阁阁臣值宿宫中,八百里加急应当是夜里送进宫来的。

任何时候,兵变都是不容小觑的大事。

况,从南到北这一路上,国情如火,他也是亲眼所见,只是没想到,时政比他想得更为艰难。

略沉思,贾琮抬起头来,坚毅的脸上显出几分急切的样子,“皇上,臣以为,军士哗变,主将失职,追责之事,且待后来,眼下当务之急便是平剿作乱官兵。这些人与乱民还不同,他们受过正规的作训,战斗力非乱民所比,一旦四处流窜,扰乱地方不说,影响也甚重,臣请命,率兵清乱,以安国民。”

泰启帝越发心安,他正愁没有人前往平乱,而贾琮刚刚回来,屁股还没有坐稳,再次将其派出平乱,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但无人可用,贾琮能够自请,于泰启帝来说,就较为轻松一些。

而昨夜这一份奏疏,令泰启帝不得不尽快思考,如何丰盈国库与内藏库,贾琮提出的关税及海外贸易,也不得不尽快提上议程,在与内阁讨论之前,他打算与贾琮先仔细商量一下。

而贾琮此时也在考虑叛乱之事,依奏疏上说,宁夏兵叛乱之后,裹挟流民一直往南,而宁夏卫过来是庆阳府,庆阳府过来是平凉府和凤翔府,与长安隔了一条渭水。

奏疏是七日前呈奏,在路上走了约有七日时间,消息到现在都没有传到长安来,并未听到风声,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此时的宁夏卫,究竟发生了什么,并不能从一份奏疏上,得知详情,想到这里,贾琮不由得动了派人前往宁夏一探究竟的心思。

但,若请战一事,泰启帝不应允,他自也不敢擅动,也没必要动。

“你才回来,还没来得及休整……只是,朕若是派别人去,朕也不放心。”泰启帝发自内心,一番话,说出来,也着实令人感动,贾琮尚可,章启林有一死以报君恩之心了。

“皇上,臣为武勋,享国朝供养,蒙圣上隆恩,关键时候尚存身死报国之心,更别说百姓危难,君王忧患之时了,这时候,也该臣效劳了!”

泰启帝默然片刻,才道,“待早朝过后,朕下旨,你持朕令牌关防,前往京营,调出三千营与飞熊卫一道,由你统领,前往宁夏叛乱,到了宁夏,军政之事,可便宜行事,凡事不必启奏等朕圣旨!”

章启林心头一惊,这圣眷,是不是太过优渥?

身为文官阁臣,素来应当背负着限制武勋权力过大的使命,但章启林从此中看出,皇上已经在动用贾琮这把尖刀,想要凭此,破开京营了。

“臣领旨!”

这时,宋洪进来了,催着皇帝道,“皇上,早朝时候到了!”

泰启帝这才抬眼凝视贾琮,“先上朝,你这还是第一次参加大朝会吧?”

“是!”

二人一齐出门的时候,章启林看了贾琮一眼,他担心贾琮太过年轻,不太理解皇上提前宣召他进来,说这一番话的用意。

而此时,贾琮也在心里犯嘀咕,他的理解,泰启帝的意思,这一次平叛,以出其不意的方式从京营调出三千营来,从宁夏回来之后,这三千营还不还,就不好说了。

吃进去的肉包子,不管是泰启帝还是贾琮,都没有吐出来的打算。

或许这就是泰启帝的打算。

京营总数,明面上的军兵人数一共是二十万七千八百余人,共分三大营,分别是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

其中,三千营是由蒙古骑兵组成的骑兵突击部队,建成之初一共是三千人,如今账面上的人数约有六七千人,具体多少,贾琮没有清点过,还真不好说。

神机营总计大概也只有四五千人,五军营人数就要多太多了,乃是大顺三大王牌军之最,由各行省选调出来的精锐骑兵、步兵组成,首位中军主将乃是第一代宁国公贾演。

从东暖阁出来的时候,两侧的文武百官正在纠仪御史的指挥下,鱼贯朝里走,贾琮朝着这边迎面走来,少年一身火红的蟒袍,粉底朝靴,意气风发地拾级而下,再从容地从他们的行列中穿过,几个大步,走在了他们的前面,武勋一列中,仅排在北静王与南安王之后,嚣张狷狂,又平静也从容。

文臣尚好,越位而上,与他们不相干,横竖贾琮又不是站他们这一列,甚至还乐得看笑话。

武勋一班,且不说柳芳等人,便是连北静王也不禁一双晦暗不明的眸子看向贾琮。

他岳丈一家,毁灭于贾琮之手,从前没有看到过贾琮,贾琮在他的心目中只是一个概念,此时,灭门仇人近在眼前,满腔恨意欲喷薄而出。

泰启帝还没有上殿,贾琮亮相于文臣武将面前,一时间,大殿里响起了窃窃私语声,这么多人的声音汇聚起来,纠仪御史耳边就只听见了嗡嗡的声音,轰鸣作响。

当今皇帝的兄弟不多,仅忠顺王一人了,此时人身在江南,其余的上一辈硕果仅存的老王爷们,身上不领实职,也不必上殿。

贾琮年岁最小,偏偏位列靠前,其身后一溜儿人,心里如何伏气?

贾琮正好站在蟠龙大金柱子的旁边,将手中的笏板往怀里一抱,微微往柱子上倚着,眼睛闭上,一副闭目养神的模样。

北静郡王与南安郡王对视一眼,均是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抹恨意,贾琮这小子,怕是他们四王八公里头出来的反叛,第一天上朝,与他们同朝为官,竟是如此目中无人,招呼都不打一个。

而此时的贾琮听着大殿中人的议论纷纷,心中却是想到,忍着!不能殿前失仪,惹人非议,最好气死这些个老家伙,反而省事了。

议论中,无非是说他年纪小,毛都没长齐,如何为朝中办事云云。

从前,提起贾琮,朝中人没有任何印象,只知道是宁国府承爵人,先是四品明威将军,后来晋爵三品昭勇将军,无人关注贾琮的年纪,此时眼睁睁看着如此少年,意气峥嵘地进来,位列最前,这让他们一群黄土埋了半截的积年老宦如何想得开?

嫉妒,能令人发狂!

因此,各种攻击的声音都有,这也是欺负贾琮,人在大殿上,纵然有气也撒不出来,哪怕出了这道殿门,说不得贾琮就能下手了。

“旧年,一曲《一剪梅.闺怨》传入京城,我还记得里头‘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想到是怎样的文曲星下凡,写下这样的好词章来,今日得见贾侯爷,少年英才,真是令人可敬可叹啊!”柳芳笑着道。

文官们均是停止了议论,将目光投过来,看一群武勋狗咬狗。

长了耳朵的人都听得出来,柳芳这番话,哪里是夸贾琮,小小少年,写出这等闺怨之词,怕不是个色坯呢?

贾琮睁开了眼睛,环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了柳芳身上,肆无忌惮地上下打量一番,“伱……谁呀?”

四年未曾回京,哪怕是四皇子穆永祚也是差点认不出来来了,更别说,眼前这位肥头大耳,腰围比水桶还粗,脖子上围了一圈游泳圈,低头看不见脚尖的……庞然大物。

这时,贾琮才发现,武勋一列中,站在前头的,除了北静郡王和自己,其余人等,真是体量一个赛一个,幸好是人人都戴了官帽,要不然,他真想看看,这些个人,头顶上,还有没有毛发。

中年男人的标致之一,大肚子,这些人基本上都占了,玉带,犀带都要撑断了。

柳芳气得浑身一抖,一张肥嘟嘟的脸上,青白交加,一激动,细汗密集,指着贾琮的手指在颤抖,“你,你,你这小儿……”

“殿前辱骂本侯,该当何罪?”贾琮问着,目光扫向纠仪御史,那御史也是倒霉,看热闹看得挺有劲儿的,谁知,自己也被拉下了场,见被点名,只好道,“柳爵爷,肃静!”

这时,随着宋洪一嗓子吆喝,皇帝的脚步声从门口传来,早朝要开始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