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明一朝,因为这个祖制导致的收税体系,每代的两税都没有超过三千万石。
“还有关于铁道建设的事情,想必皇爷爷会很不开心,都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啊。”
说起来也怪。
十八万新军,已经足够满足北平的稳定,以及对军官的培养,为日后在南方的扩建新军提供根基。
小王爷想偷懒,不愿意尽快去京城,他们却已经等不及了。
朱棣忍不住提醒。
但朱棣未来偏偏是造反上位,所以为了稳固自己的名分,他必然要抓住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以证明他的正当性。
换句话说。
但是朱元璋忘记了一点。
所以如此心理的朱元璋,在听到今年收到的税收会超过三千万石,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大大的生气。
两父子朝夕相处年余,朱棣本就崇拜朱元璋,更不是禽兽不如的人,哪里不知道朱元璋为何生气。
殿内的太监们犹如木头人一样的,实在忍不住了就低下头,嘴角控制不住的弧起。
与之相反。
“今年收到的三千万石的税收,并没有像老百姓多收,而是因为北方的生产力提升导致的。”
朱高炽告诫了再告诫。
所以朱元璋下旨,以后就按照整个数字来收。
“都是炽儿的不好,说好在应天府修建铁道大桥的,说改了主意就改了主意。”
朱元璋听后反而恢复安静,平静道:“军国大事,如何能说改就改,且禁军改变为新军,本是咱要求的。”
最终随着人口的增加,管理成本的上升,经济的发展,而税收却没有增长,大明的财政陷入了贫困。
献宝贝一样的,把各色军器一一拉出来。
听到朱棣的解释,朱元璋醒悟了过来。
如今在政事上,父皇越来越放手,甚至已经不再检查自己批复的奏疏。
“咱把他叫来京城,您老人家用鞭子抽他,好好出出气。”
多少强军能在磨难中成长,最后却毁于奢靡。
“老咯。”
此消彼长之下。
“这大家伙。”
“但是我要警告你们,江淮风气奢靡,军队风气却不能松懈,明年我会去京城,如果新军风气松散,我就要找你们的麻烦。”
果然是亲祖孙啊。
“圣人。”
“库里头有门叫做百子连珠炮的大炮,一炮下去横扫一片,圣人有没有兴趣看看。”
现在的大明,继承唐朝开始的两税制度,每年从地方上收上来的夏秋两税,在前些年达到两千七百万石的时候,整个大明的官府和军队已经用不完了。
到了现在。
军队未抵达京城,但是朱高炽的书信早已经送到了朱棣的手中。
明明清朝已经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极致贪污社会风气,而明朝的财政收入却远远不如清朝。
朱棣一脸的关心。
想不到骂儿子原来是这么爽。
“反正你们父子齐心,咱老头子是外人。”
三营行军开始恢复传统行军方式,由各地官府供应军需。
“无论是皇爷爷还是父王,对您们给予了厚望的,不要因小失大。”
禁军由两万人北上,在北平接受新军整编。
朱高炽忍不住摸了摸额头。
朱元璋大骂。
人口是会繁衍的,人口的繁衍,也会开拓出更多的田亩。
北平的新军终于抵达了京城,在应天府为他们准备的营地中,朱元璋看着各色各样的军器,一个个爱不释手。
根据这些好朋友的说法,他们这些技术骨干人员,要去支援湖广。
“你儿子造我反,你又继承了我留给你的家业,你们父子翅膀硬了,现在嫌弃咱这老头子了是不。”
“父皇最近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儿子也不知道如何宽解,儿子真愚钝。”
“父皇出门次数太多了。”
不过朱元璋很快不无聊了。
朱棣刚说完,回来就是黑着脸的朱元璋,跟着一起骂道。
他从工地上,已经知道铁道工程部放弃了在应天府修建长江大桥的建设计划。
众人心中忍不住感到好笑。
“的确气人。”
朱棣哭笑不得。
“禁军派去了北平,你们北平的新军要来京城,以后哪里还有咱的容身之地。”
天子脚下。
“新军的风气,你们去了京城要带好头,我可不希望当我见到你们的时候,看到的已经不是现在的你们了。”
朱高炽看到了众人的神态,只能感叹这帮人的确是好运气啊。
“快快,把咱的百子连珠炮拉出来。”
朱元璋兴奋的吼道。
“好叻。”
朱元璋的人格魅力,肯定是没得说的,这些北平来的新军将领,围着朱元璋寸步不离。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